原标题:上市公司多举措应对成本上涨
●本报记者金一丹
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下游上市公司成本压力加大。上市公司正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公司管理、布局上游原料等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价格指数继续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72.1%和61.1%,高于上月8.6和4.7个百分点。
部分上市公司以提价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进入11月,多家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宣布小幅提价。11月4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将对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出厂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3%-7%;恒顺醋业也公告称,自2021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5%-15%不等。
平安证券指出,话语权强、品牌力强的企业往往是直接提价,稍弱的企业则会通过推新品或换包装来间接提价。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品企业会跟随性提价,一般跟进时间在3-6个月左右。
而提价要看终端的接受能力,否则容易造成反噬,提价的幅度要考虑到“量”与“价”之间的关系。恒顺醋业表示,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加上成本上涨因素,因此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利润实现增长。
与提价相比,很多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加强公司管理等综合手段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比如,金龙鱼表示,公司首先会通过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去消化成本的浮动和上涨,今年涨价节奏尤其是零售端是慢于行情上涨的。如果原料长期维持高价,公司也会对价格进行调整。要平衡消费者的接受度与公司成本、利润及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而且,很多行业通过提价向下游传导的机制并不顺畅。比如汽车行业,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在汽车市场全球化背景下,车企之间对于市场份额的竞争激烈。在车企品牌影响力尚未建立的前提下贸然涨价,其市场竞争力可能会受到冲击,面临丢失市场份额的风险。因此,终端汽车消费价格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由于汽车终端定价有很大弹性,车企更倾向于通过调整销售策略来应对。“近期4S店优惠力度在慢慢缩小。”北京某4S店WEY品牌销售负责人徐海峰表示,“往年会有一些团购活动,像9月有‘918’的团购,厂家或者电商补贴。10月就没什么活动了,并且比9月每辆车的优惠少了3000元-4000元左右。”
还有很多企业通过向上游布局来应对原材料成本压力。9月28日宁德时代拟以3.77亿加元收购加拿大锂矿企业千禧锂业100%股权。资料显示,千禧锂业拥有阿根廷PastosGrandes和CauchariEast两项盐湖资产。9月13日宁德时代宣布,拟投资不超过135亿元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上游材料生产基地。
此外,很多企业还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端产品占比来应对原材料涨价压力。比如,青岛啤酒、重庆啤酒近期均推出了330毫升装。2021年上半年,青岛啤酒还推出经典国潮装;9月,华润啤酒推出了勇闯天涯品牌升级装。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直接提价更多是短期、局部性的策略,而产品结构升级才是消化成本上涨、提升利润率的首选。相比于老牌产品直接提价,高端化新品推出、品类升级更易使消费者接受,更有利于维护价格体系和既有的优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