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勤余
脱单盲盒是个新生事物。撇开“盲盒”这个吸引眼球的概念不谈,它本质上的作用就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交友的机会。但既然是“盲盒”,也就会有风险。已经有媒体报道,别说脱单了,第一关都过不去——信息的真实性很不靠谱。
这也不难理解。一来,信息审核费时费力,商家不愿意投入成本;二来,信息审核严格了,用户就会变少,不符合某些商家逐利的本来目的。而除了线下的盲盒,线上各种关于盲盒脱单的小程序也有不少问题——比如,大搞“拉人头”层层盈利的模式,像极了传销。
这不禁让人想起被澎湃新闻曝光的婚恋平台世纪佳缘线下门店泄露会员个人隐私信息的新闻。帮助年轻人脱单既能得到社会效益,又能得到经济利益,本是好事,但眼下诸多商业化的交友、婚恋平台普遍存在各种个人信息安全隐患,以及用户被套路的风险。
上述现象说明,既有的一些营销模式确实已经误入歧途,需要及时被纠偏,甚至是来一场重新洗牌,否则不足以挽回公众对婚恋交友平台的信心。这正是舆论场中最普遍的看法。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婚恋平台的“约会生意”源源不绝,也说明年轻人们仍有较为强烈的脱单愿望。虽然“恐婚族”“懒婚族”“不婚族”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热词,但并不能掩盖另一些渴望爱情的年轻人的真实声音。
问题在于,Ta们虽然心动,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行动。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来到大城市闯荡的年轻人,光是应付每一天的日常事务就耗尽了精力,自然也就没有心思再外出拓展社交圈,寻觅另一半了。
正因如此,很多年轻人才会把希望寄托在众多交友平台上。虽然所谓“匹配”的方式比较功利化,但胜在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即使在线上被拒绝了也不会太尴尬。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脱单盲盒之类看上去明显不靠谱的交友方式,也会受到热捧——大家无非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游戏心态。
可是,婚恋平台“翻车”已成常态,脱单盲盒更不可能成为主流。在当下社会时空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怎么给众多渴望爱情的年轻人多一点安全感,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公共议题。
就在不久前,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希望“政府部门应多组织相亲活动,让单身人群步入婚姻”。这条留言也很快得到回复——政府正在创新青年交友新模式,引领青年交友新风尚。
政府的积极回应和行动值得点赞,但靠政府大包大揽也不现实。毕竟,商业化交友婚恋平台的规模、便利与可能性,是社区、单位线下活动很难达到的。不过,人们为什么更相信“官方”组织的活动?就是因为其更真实、放心,可以避免社交平台、盲盒脱单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未知风险。
所以,拓展更多交友渠道、方式,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在“靠谱”的基础上。一方面,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区等各级组织可以增加一些多形式、高趣味、强互动的线下活动;另一方面,也应该重塑婚恋平台的商业生态,逐渐淘汰公信力不足的,扶持广受用户好评的平台,以满足当前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未来网微信公众号 图既然年轻人的婚恋已经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就该积极构建“婚恋友好型”的环境,给年轻人多一点安全感,使未恋的人能恋,让想结的都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