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tech
作者:陶力实习生孔泽思
编辑:李清宇
靴子终于落地。12月10日晚间,紫光股份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重整进展公告》,称“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智路建广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在过去一段时间,紫光集团重组项目竞标共计有国内20余家机构参与报名,包括政府投资平台、大型集团企业、著名投资机构等,通过多轮遴选及竞标,智路建广联合体脱颖而出,正式赢得紫光集团重组项目。
根据公开资料,智路建广联合体控股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三万,其中40%是研发人员,拥有全球十余家工厂和数百亿的营业额,其体量与紫光集团相当。据悉,智路建广投资、管理的企业,业绩往往比收购前大幅提升。团队稳定、经营业绩良好或许是其成为紫光集团战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意味着,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其他机构已经出局。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是横向与同行相比,还是纵向看前后估值之差,亦或是内向看紫光的产业价值,紫光都被严重低估,因此破产重组急需尽快完成。
与此同时,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展锐上市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而阿里巴巴的出局,则是多重因素组成,包括其自身的业务布局、政策监管、行业趋势等等。
紫光何以至此?
从光环无限的明星企业,走到破产重组,紫光集团的下滑之路令人咋舌。
公开信息显示,紫光集团成立于1988年。彼时,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为紫光集团前身,后该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并于2005年更名紫光集团。
为拓展业务范围,发挥联动效应,紫光集团自2013年以来开启“并购之旅”,先后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以及“新华三”51%的控制权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Linxens)接近100%股权等。
同时,紫光集团又合并成立了紫光展锐、组建长江存储、开工武汉存储基地、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与近年爆雷企业相似,紫光集团在扩展过程中投资了大量与主业无关的项目,例如金融机构股权。2018年,紫光集团耗资28亿元投资诚泰保险,成为其大股东。此外,成都、南京、武汉的芯片制造基地对资金需求过高也拖累了紫光,项目投资对资金的需求直到2024-2025年后才会逐渐放缓。
2016年,紫光集团收购武汉新芯之后打造的长江存储基地总投资达1600亿元,而最新情况是,长江存储目前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一系列的并购和投资导致紫光集团资产负债率高企,负债期限多为“短贷长投”,流动资金严重吃紧。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2029.38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近44倍。2020年底,紫光集团出现债券挤兑和违约。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重整并被法院受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紫光集团的高杠杆带来了巨额财务成本,且部分经营实体持续巨额投入。加上上述债务多为短期借款,加剧了外界对紫光集团债务风险的担忧。
今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相关债权人对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
在紫光集团一债会上,申报情况显示,合计1084家债权人申报,申报总金额1868.93亿元,其中普通债权申报1046家,申报金额占比最高近7成,合计1293.82亿元,其次是有财产担保债券43家,申报573.06亿元。另外税务债权申报约2亿元。最终债券审查情况显示,债权管理人审查确定债权1081.81亿元;暂缓确定债权502.99亿元。
智路建广“临危受命”
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此前,紫光集团几次试图通过引入战投自救。不过,最终都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被迫终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查询到,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的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显示,战略投资者应具备总资产不低于5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200亿元、具备芯片产业和云网产业管理、运营或并购整合经验等原则性条件。
此前的七家意向投资人分别为广东、北京、无锡、上海四地的国资,央企中国电子,私募股权基金智路建广联合体,浙江国资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体,最终仅有浙江国资和阿里巴巴联合体以及智路建广联合体入围下一轮竞标。
公开资料显示,智路资本是一家全球化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建广资产成立于2014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一名不愿具名的芯片行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来看,行业对紫光集团的判断还是以做集成电路为主,这块业务管理起来更有难度一些。阿里巴巴在这一块的经验比较薄弱,未必能管理好。因此,综合各方认为,需要有更加丰富经验的芯片公司来重组接盘,对紫光集团会更加有利。
在确定重组之后,下一步可能会对紫光集团的业务进行分拆,芯片、云计算、集成电路等各个子业务会进行新的梳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智路资本、建广资产曾主导过多起百亿级半导体领域重大投资,占据半数以上10亿元以上半导体等相关领域重要的并购项目,其中包括国内最大一笔半导体并购,即斥资约28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旗下安世半导体,最终安世半导体由闻泰科技接手,整合后业绩大幅提升。
近年来,智路资本运作频繁。12月1日,智路资本还斥资约93亿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封测厂商日月光旗下四家中国大陆封装工厂;今年11月,智路资本宣布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补齐国内载具短板;去年7月,智路资本与全球最大后端封装设备供应商ASM PACIFIC共同出资2亿美元成立了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由智路资本控股,为专注于为存储器、模拟芯片、微控制器和汽车芯片等提供引线框架。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重组者基本都是相关领域头部企业,本身就有非常强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与紫光集团的联合相当于获得了一块潜力非常大的资产,如果能盘活,则既能与现有业务形成很好的协同效应,又能借助紫光集团的资源更自信地进入一个新赛道。不过无论是谁来接盘,都要给紫光集团这些年来的多元化扩张进行一次战略诊断,一定要明确战略方向,突出重点,有所取舍,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简单地摊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