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这把火,连续烧了两年,终于要烧到库克眉毛了。
据《日经新闻》报道,曾经敞开供应的苹果,调降了2021年总产量目标,年底前将生产约8,300万至8,500万支iPhone 13系列手机,低于之前的9,500万支目标。
来源:日经亚洲报道截图另外,据悉,苹果新发布的iPhone 13系列、AppleWatch、iPad Mini系列的交付日期已经向后推迟。除了这些刚刚发布的新品,iMac等原有产品的交付也受到了拖延,苹果公司如今正面临“圣诞节前的噩梦”。
为了优先保障iPhone 13系列的供给,其他产品还作出了牺牲。报道称,苹果牺牲了其他产品(如iPad)以及iPhone 12和iPhone SE等老一代产品的关键零部件供给,从而“优先考虑”iPhone 13系列,此举也直接导致iPad和老款iPhone的产量比计划分别减少约50%和25%。
回顾疫情持续的这一年,店铺关闭、复工推迟、供应链吃紧,在度过疫情爆发的2020年后,苹果还在等待危机消散的曙光。
疫情下的危机
供应链紧张,似乎是这一年围绕在苹果身边的阴霾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苹果能始终保持手机霸主的地位,离不开它背后来自国内、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数百家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
库克曾说过:“供应链管理策略是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苹果公司想在业内保持领先优势,必须要在供应链管理上下功夫。”这也足以说明了苹果对掌控供应链的重视。
但疫情冲击导致的芯片短缺,似乎打乱了苹果对其的掌控节奏。
近年来,为了追求更低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苹果联合富士康等合作伙伴,大约将8家生产线工厂从中国搬到了印度和越南,合作伙伴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建造新工厂,然而疫情的发生使得这一计划遭到终止。
来源:Pixabay不仅如此,受疫情影响,苹果的供应链生产也受到了阻碍,而这阻碍主要表现在芯片的短缺上。例如,受疫情反复的影响,马来西亚中断了许多电子元件和芯片的生产,其他部分东南亚国家又影响了芯片封装和测试,苹果的产能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日前,《日经新闻》报道称,东南亚多国疫情迎来新一轮爆发高峰,疫情对苹果的影响仍然没有结束。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曾表示,受疫情影响,芯片制造商供应不足,造成四季度苹果公司损失60亿美元,而据推算,公司全年损失将超100亿美元。
另外,导致今年苹果供应链面临芯片缺乏考验的原因除了疫情,还有极端天气。
来源:Pexels今年年初,美国得克萨斯州因冬季暴风雪,导致大面积电力故障。得克萨斯州聚集了众多国际半导体巨头企业,如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英飞凌,射频巨头Qorvo,三星晶圆厂,以及芯片生产涉及的应用材料公司,这其中也包括德州仪器。
要知道,iphone系列中包含繁多的组件,其中一个部件,哪怕只是个不起眼的部件的缺失,都会影响整部手机的组装。例如德州仪器的电源管理芯片和 Nexperia 的收发器,以及博通的连接芯片。而今年年初的暴风雪,便与疫情一起,波及了德州仪器的开工运营,从而影响了德州仪器整个生产工艺链条,使得苹果的“芯片荒”加剧。
据悉,库克表示,因供应链受限,苹果在4~6月损失了约30~40亿美元的收入;在7~9月的季度损失了约60美元。据库克预测,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影响会更大。
与其他公司的竞争
疫情和天气影响下的生产受阻固然是导致苹果今年面临“芯片荒”的一大考验,除此之外,全球芯片需求量的提升,也使得苹果供应链的芯片短缺问题更加紧张。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对新电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等设备的需求大幅增加,另外5G网络也促进了对更大存储空间的需求,这使得各大电子产品厂商对芯片的需求大大提升。
再加上美国发起的技术制裁,使得国内不少厂商提高了风险意识,及早地对高风险芯片进行备货。这无疑加重了苹果供应链的紧张。
库克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局面,据媒体报道,库克在最近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虽然苹果在高端核心芯片并没有面临供应吃紧问题,但是在诸多其他成熟制程芯片供应方面,依然面临和其他公司争夺的境地。
这边芯片面临和其他公司争夺的局面,另一边国内的“限电”政策又使得苹果的供应链再次面临考验。日经亚洲文章称,每年的“十一”黄金周,都是苹果供货商最繁忙的时候。富士康等公司会将生产时间拉满,雇用工人轮班生产苹果的新iPhone机型,以满足圣诞假期的消费需求。然而今年不一样,由于零部件和芯片短缺,苹果产品产量明显下降,供给不足。并且,有多位消息人士对其表示,由于供应链中芯片受限和“限电”等政策影响,iPhone和iPad的组装生产在今年十月份短暂停止了几天,这是“十多年来首次”。
一年来,面对一次次的供应量考验,库克表示,尽管苹果已经采取诸多措施来减轻芯片危机带来的影响,但全球“芯片荒”的问题究竟何时能缓解,他也无法给出准确预期。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毫无疑问,苹果供应链的芯片紧张只是全球市场供应生态的一个缩影。比如,今年5月26日,在小米集团Redmi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卢伟冰剖析了目前行业缺芯现状。他表示,一部Note10 Pro就需要114个芯片,处理器芯片,屏幕驱动芯片,电源充电芯片是手机行业当下最短缺的芯片。而这114颗芯片,只要有一颗芯片采购不到位,这部手机其实都是不能生产出来的,这对手机厂家来说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芯片短缺导致的供应链危机由此可见一斑,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曾坦言,这场疫情,对于手机行业最重要的是库存安全和供应链问题。
但在芯片紧缺的当下,全球供应链的这盘棋局会走向什么方向?
在今年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供应链连续对华为,乃至全球都有重大的意义。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报告《在不确定的时代加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假设未来没有全球产业链合作,而是在每个地区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产业链,全球将需要增加至少1万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并将导致半导体价格总体上涨35%至65%,继而导致消费端电子设备成本上升。
来源:Pixabay徐直军指出,目前,芯片代工价格的上涨正在进行中,如果芯片代工涨价,芯片就要涨价,消费电子产品就要涨价,所以未来几年,涨价是可以预计的事情。
而卢伟冰则认为芯片缺货的周期不会太短,今年肯定是不可能缓解了,乐观的话可以看明年上半年。
“我们认为解铃仍须系铃人,要让半导体产业回归正常的秩序,避免更大的危机,根本的答案是共同重建全球信任,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的合作。我呼吁全球领导人们充分重视潜在的巨大风险,发挥他们的政治智慧,共同重建全球信任、尽快恢复全球产业链合作。”徐直军说。
同样,对于全球供应链的现状及未来走向这个问题,在华为年报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也曾表示:“高度依赖的全球供应链在全球地缘政治下被破坏了,但是这样的破坏谁在从中得益?从上下游来看都是受害方。”胡厚崑表示,地缘政治冲突下没有产业赢家,美国供应链采购曾达100亿到200亿美元水平,但是现在他们也成为了受害者,这些订单正在被一些非美国的供应商获得。
同时,关于未来,胡厚崑说:“2021年我们依然处在一个复杂动态的环境中,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必将是常态化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或许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说: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间。企业要战胜时间,必须要目光长远,看到五年甚至十年以后的大趋势。有了这样的视角,任何难关都不足以动摇对未来的信心。(来源:财视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