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子
在生产过程中,特斯拉将通过供应链本地化、材料清洁化等手段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为下一步的中国经济锚定了前行的方向。
中国经济未来的机会与变量在哪里?怎样“稳”与“进”,如何“破”与“立”?关于2022,许多答案等待揭晓。
岁末年初,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看2022》,我们对话了16位各领域专家,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谈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观点和判断。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多家车企也围绕这“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展望未来一年。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围绕会议内容,畅谈特斯拉在华投入力度、特斯拉如何助力减少碳排放、汽车行业发展面临供应链压力、传统车企加码电动化等话题。
提及碳中和,陶琳表示,在生产过程中,特斯拉将通过供应链本地化、材料清洁化等手段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此外,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动力,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潜力巨大。新的一年,特斯拉会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陶琳还表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飞速。补贴退坡并不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下降,反而会促进行业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快速稳健。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真正靠产品力竞争的阶段。这对整个行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特斯拉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政策
新京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带给你哪些感受?
陶琳:我在叹服于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之下中国展现出的强劲经济韧性的同时,也更坚定了在中国日益完善的营商环境中持续耕耘的决心。
新京报: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后,特斯拉下一步有哪些做法和计划吗 ?
陶琳:我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容印象尤其深刻。过去两年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形成了日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90%以上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本土,特斯拉中国的员工超过99.9%都是中国人。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离不开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优秀的本土员工。
未来,特斯拉仍将不断加大在华本土化投入,推动更多技术革新和生产流程优化,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早日达成。
新京报: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目前,科技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这一发展趋势?特斯拉的下一场科技硬仗在哪里?
陶琳:汽车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而这些科技革新还只是刚刚开始,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变革。
汽车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中,无论是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还是更完备的人车交互,甚至更多今天还没有想象到的应用,都会用到很多新的底层科技。比如AI技术。特斯拉正在通过一系列底层核心科技开发,例如自主研发超级计算机和算法,来推动智能汽车发展。
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会持续脚踏实地进行大量底层技术科技研发。
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新京报: 你如何评价特斯拉这一年的发展?
陶琳:感谢各方的支持,特斯拉在2021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产能方面,特斯拉今年提升迅速,交付量为往年之最。
新京报:能否详细谈谈特斯拉对于2022年在中国发展的期待和目标 ?
陶琳:希望纯电动车能够成为更多消费者购车的选择。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实现更加快速、蓬勃的发展。
新京报:2022年特斯拉是否会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 ?未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否会进一步提升 ?
陶琳:上海超级工厂已经成为特斯拉的全球出口中心,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一员。中国这片土地拥有着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对于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新的一年,特斯拉会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充电网络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加码,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快速发展,为“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2022年将继续面对供应链压力
新京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你认为目前汽车行业“强链补链”进展如何?还有哪些亟须提升的地方?
陶琳: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核心的“三电”方面供应链较为完善,且走在了全球前列,另外,中国汽车行业在芯片、半导体方面则存在空缺,需要针对性“补链”。
新京报:那我们如何做到“补链”?
陶琳:“补链”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实现国产化自主替代,可以通过建立产业联盟、鼓励国外芯片企业到中国投产,同时加大自身研发投入,车企与芯片生产企业开展联合研发等方式来实现。
新京报:特斯拉在提高产量的过程中是否还会遇见一些挑战?比如去年底以来,汽车产业链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飞涨、芯片短缺等问题,特斯拉是如何应对的,未来还将如何克服 ?
陶琳:当下,全球汽车行业遭遇“缺芯”冲击。特斯拉也受到很大挑战。我们从高效生产、安全驾驶、卓越体验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提升全球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和包括自研芯片能力在内的技术储备努力突破供应困局。
新京报:特斯拉旗下车型是否会涨价?你预计缺芯、原材料价格飞涨将持续多久?
陶琳:特斯拉在全球采用直营模式,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渠道溢价,给消费者公允的价格。车辆价格根据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调整。
在全球化背景下,疫情等意外情况导致人力短缺,对芯片、原材料价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控制好疫情,能助力芯片和原材料生产重回正轨。当然,供应链问题叠加了很多因素,还需要各方合力解决。
新京报:目前电池厂、自动驾驶公司、科技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地位逐渐产生变化,你如何看待未来汽车行业中企业间的关系?哪些是主机厂必须掌握的“命脉”、“灵魂”?
陶琳:在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的前景之下,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是协同发展的,产量提升会带动产业链的成熟和提高。
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汽车产品的灵魂,唯有不断创新迭代才是根本。科学技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漫长的研发积累过程。但是一旦突破技术瓶颈,将会为每一位用户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革新。
新京报:2021年,特斯拉在这些方面的布局进展如何?
陶琳: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已经实现90%以上的供应链本土化,在推动本土零部件公司成长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特斯拉的全球化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这些供应链企业提升国际化竞争力。
新京报:业内认为明年(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水岭。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陶琳: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飞速。补贴退坡并不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下降,反而会促进行业发展更加成熟,更加快速稳健。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真正靠产品力竞争的阶段。这对整个行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车企普遍发展智能化形成良性竞争
新京报:今年以来,包括BBA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战略布局,特斯拉如何看BBA等国际汽车巨头电气化转型带来的挑战?
陶琳:越来越多传统车企走向电气化、智能化,将促进汽车市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良性竞争,推动全球供应链的完善。
特斯拉乐见传统汽车制造企业一同参与进来,推动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共同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新京报:近几年我国自主品牌掀起了又一轮冲高浪潮,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行业龙头,特斯拉也是国内自主品牌的标杆和领军者。在你看来,与此前自主品牌高端化相比,此次冲高有何不同?在你看来,自主品牌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陶琳:自主品牌在新局面中需要以产品和技术冲高,同时在整车制造、供应链、资金链等方面有优势,有利于疫情影响下的供应环节压力中的竞争。
在汽车智能化的背景下,芯片、人工智能、软件等成为了新的“卡脖子”领域。如何在加强原有优势、巩固已有市场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智能科技竞争力、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是更需要努力的部分。
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等手段持续减碳
新京报: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减碳方面,特斯拉如何看待 ?
陶琳:加速推动汽车领域碳排放公认的路径,便是大力推动向非化石能源转型,这是技术的挑战,也是行业的使命。我们希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持续贡献清洁能源领域的专业力量,为中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新京报:在“双碳”的基调下,特斯拉将如何在中国车市发力?中国提出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这一方面,特斯拉准备作出哪些动作?
陶琳:特斯拉通过纯电动汽车产品和高效的充电网络,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纯电出行生活方式,并且将“节能减碳”的绿色环保理念传达到全国各地。
一直以来,特斯拉注重在制造、运输、供应等上游环节削减碳足迹,通过供应链本地化、材料清洁化等手段进一步减少碳排放。
特斯拉还将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通过更高质量、更具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电气化、智能化,助力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以全球标准实施严格品控
新京报:特斯拉未来是否有换电计划一直很受关注,能否解释为何不准备推行换电模式呢 ?
陶琳:特斯拉早在2013年其实就做过换电技术,90秒左右即可完成换电,但经过实验和综合考量,我们认为充电模式具备更多优势,也更利于加速电动出行方式的普及,这是我们在第一性原理指导下做出的选择。
另外,提高充电效率和扩张充电桩也非常关键。不久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速建设覆盖更多城市的充电线路。
新京报:能否聊聊此前马斯克来到中国经历的有意思的事,来到中国有什么感受?马斯克是否有2022年来访中国的行程安排呢?
陶琳:马斯克高度认可上海超级工厂,也曾多次在各种公众场合点赞上海超级工厂的高效。
马斯克也非常关注和认可中国的经济发展,曾公开表达过“中国取得的经济繁荣确实令人赞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我鼓励大家都亲自去看看。”
新京报:业内有声音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迅速扩张,产能迅速提升,因此品控无法像之前那么稳定,你认为这二者之间有关联吗 ?目前上海超级工厂是否处于满负荷运转呢 ?
陶琳: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上海超级工厂有非常严格的品质管控流程。上海超级工厂运营不到两年,产量已在今年第三季度超过了美国弗里蒙特超级工厂,这一切都是在保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实现的。上海超级工厂产品品质也得到海外用户的一致认可和肯定。质量提升无止境,我们会不断用科技创新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来提升产品和服务。上海超级工厂的运转也是非常高效的,我们会努力确保上海超级工厂持续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