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经兴信号丨与原央行司长一起,看宏观经济运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此,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做客《财经兴信号》直播间,对此从四方面进行了解读。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消费复苏和服务业恢复不及预期。贸易顺差同比增长,预计明年下半年有所转弱。
关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盛松成表示,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1到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9%,增速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其中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0.8%,房地产投资增速也每个月都在回落。
从消费端来看,今年1月到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也比往年低很多。背后原因,一是疫情对居民收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服务业的恢复也是远远不及预期的。
盛松成解释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首先要有新的政策,然后再把原来的政策修改完善。
从进口和出口来看,今年1到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8%,进口同比增长22.2%,贸易顺差3.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1%。
以往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往往通过投资来拉动,但今年情况完全相反,投资最近一年多一路下滑,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在平稳的上升,这主要与海外受疫情的冲击,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和不畅通有关。
美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复苏在赛跑,疫情反复是美国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风险,预计美联储在明年一季度完全停止资产购买。目前资本流入我国较多,明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可能面临贬值压力。
美联储11月初召开议息会议决定,开始放缓每个月购买资产的步伐,每个月减少150亿美元,其中包括100亿美元的国债和50亿美元的MBS(资产抵押证券)。12月15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自明年1月起加速TAPER,缩减购债规模翻倍至300亿美元(包含200亿美国国债与100亿MBS),按这样的节奏,预计明年三月份美联储将完全停止资产购买。
盛松成预计,明年尤其是下半年,随着明年美联储的Taper的结束以及有可能的加息,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面临贬值的压力。美国最近以来采取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目的是把经济拉出下降的泥潭,但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疫情的反复。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调和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出现的房企资金链问题反映的不是政策方向问题,而是政策实施的强度、节奏以及政策叠加的影响。
盛松成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底层逻辑已发生变化。现在的房地产企业的高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房企问题的要害,在于高周转模式下的高杠杆。去年8月,央行和住建部共同出台了三道红线政策,意义在于抑制房地产企业高杠杆和盲目扩张。
其次,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出台,限制了银行对于房地产相关贷款比重。
表面上看,这是贷款的额度问题,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的问题。集中管理制度限制了房地产对全社会资源占有的上限,促使资源更多地流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同时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最后,盛松成表示,我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12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率是8.4%,共释放了1.2万亿元的长期资金。同时,12月15日有9500亿元的MLF到期,当日央行开展了5000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的操作,意味着12月份有4500亿被降准资金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