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微信公开课Pro这八年:张小龙的7场脱口秀、3次产品嬗变和16道金句

时间:2022-01-06 19:45:09 | 来源:雷锋网

作者/李帅飞

编辑/王亚峰

2022微信公开课Pro,张小龙彻底缺席。

从第一届微信公开课Pro开始算,今年已是第八届。这一次,张小龙没有演讲,没有露面,甚至连视频出席的方式都省掉了。而过往的每一届,张小龙都亲自出席或者通过视频露面,发表了关于微信和产品哲学的演讲。

由此,历届微信公开课Pro,不仅成为理解微信背后产品哲学的最佳机会,也成为洞察微信外在变化和内在坚持的唯一窗口——某种程度上,它也成为深入理解2022微信公开课Pro的最佳素材。

实际上,微信公开课Pro的八届历程,已经清晰地勾勒出了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App在公共产品形态上的三大主题嬗变: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而张小龙的七次公开演讲,也已经为这三大主题嬗变做了足够的定调和注解。

同时,微信背后的产品思考也全然涵盖于其中。

在雷峰网看来,微信生态中,无论是曾经担任主角的公众号、小程序,还是在2022微信公开课Pro中成为绝对主角的视频号,它们都在内在维度上指向了张小龙在微信十周年演讲中所定义的一个词:连接。

恰逢微信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首场大秀,当我们试图借机洞察微信的新变化时,会发现:连接,依旧是微信新十年的最佳注脚。

公众号: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4年12月11日,第一届微信公开课Pro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微信·思维·智慧”,当时这场活动的定位是微信官方公开课年度收官之作。

从内容上来看,这次活动主要展示了微信三个层面的价值:人体的延伸、效率的提升、生活的便利——其中,人体的延伸,主要是从媒介的角度谈到了微信对人的身体的解放,借此微信还公布了"2014年微信媒体优秀案例"。

这符合当时微信的发展状态,毕竟当时公众平台是微信开放的绝对重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活动中,张小龙以视频的方式进行了演讲,主要谈到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方向——整个演讲的重心,实际上就是公众平台。

其中,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大量媒体文章内容,张小龙表示:

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

不过,在张小龙看来,微信公众平台真正要提供的是有价值的服务,而上述的文章只是"有价值的服务"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实际上,张小龙表示,在构思微信公众平台的时候,他更多的是思考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比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

张小龙还谈到,希望通过公众平台,能够鼓励商家和消费者能够在其中直接的对话,因为以往商家是很难直接和消费者对话的。

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公众平台的主要价值依旧体现在媒体内容层面——因此张小龙在视频演讲的结尾强调"用户价值第一"这个理念时,也专门谈到了他对公众平台上内容传播的看法:

对于公众平台,就像订阅号一样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这是符合2/8原理的: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我们很高兴这个流量能够发生作用,但是一切都是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第一次谈到了微信想要搭建一个“生态系统”的理念,他表示:

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2016年1月11日,第二届微信公开课Pro召开,它可以说是一场以微信公众平台和媒体内容为重心的活动。

比如说,根据当时微信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内容生态繁荣,公众号文章日均点击PV超30亿,流量主收益超10亿,内测的赞赏帐号总收入超过2000万——而微信方面也宣布:2015年微信公众平台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是对原创内容的保护,以赞赏等系列机制鼓励原创。

这一次,微信公开课讲师们的演讲也多与内容相关。比如说,微信高级产品经理朱深彬主要讲到了原创内容、作者收入和赞赏、流量和广告倾斜、付费阅读和原创视频保护等,而另外一位高级产品经理黄捷文主要谈到了原创账号保护邀请,图片原创保护、企业赞赏等功能。

此外,这次微信公开课Pro,还专门邀请了大象公会、“一条”、“黄小厨科技”、周国平等知名内容从业者来演讲,使得本次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媒体属性。

不过,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张小龙的首次公开露面演讲,他主要谈到了微信对于产品和平台的四个价值观:一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二是让创造发挥价值,三是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的,四是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其中有不少金句让人耳目一新:

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需要聪明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因为欺骗用户虽然很容易获得流量,可以获得用户的点击,但是最终会把用户给赶跑了……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业界很羡慕微信是用户的时间杀手,但是我们要考虑的则是怎么样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

其中,在谈到公众号时,张小龙表示:

因为公众平台现在看起来确实更像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是对于自媒体、一些写作的或者一些传播内容的人特别有效。但是我们的公众平台,我们出发点不是仅仅针对媒体的,我自己也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们觉得2016年我们应该做一些事情,面向开发的团体。

不仅如此,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也谈到了微信在公众号之外已经孕育的新的产品形态:

我们的本意并不是要做成一个只是传播内容的平台,我们一直说我们是要做一个提供服务的平台……我们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公众号的形态,这种形态下面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进去使用这个公众号……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这是我们在探讨的一种新的公众号形态,叫应用号。

一年之后,张小龙口中的"应用号"以"小程序"的名字,正式上线。

小程序:张小龙职业生涯的最大挑战

关于"应用号"改名为"小程序"的原因,马化腾在2016年9月张小龙发布的一条朋友圈回复时透露了原因:苹果不允许称之为应用号。

而张小龙的这条朋友圈原文是:

什么是小程序: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三个月后,也就是2016年12月28日,张小龙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上全面阐释了小程序背后的故事。比如说,就小程序早期阶段的故事,张小龙提到:

当天晚上我记得有一个开发的小伙子拿了他开发了一些接口DEMO,说我们在开发上有这样一些基础的接口可以做,其实那是一个很好的灵感,既然我们能在这样的接口上做出来,那么我们也能做出一些复杂的接口,通过更加复杂的接口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沿这个思路一想,我们就不再纠结于怎么样扩充公众号,去把它变成个有更强大功能的公众号,而是完全可以跳开公开号,去做一种新的应用形态,这就是待会要跟大家介绍的小程序。

对于以程序员自居的张小龙来说,小程序还有另外一个意义让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表示:

我相信很多的程序员都会有一个梦想,我们除了自己去写一个程序,我们能不能再去写一个能运行程序的程序,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通常来说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通常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我并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那对一个程序员来说他会觉得非常的自豪和兴奋,我今天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心情。

不过,张小龙也强调,小程序并非是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来说要改变一下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而是基于特定的需求;他在后面的演讲中用PC互联网的网站服务作对比,认为小程序其实可以想象成“PC时代的一个网站”。

当然,在这次以小程序为绝对主题的演讲中,张小龙还专门谈到了小程序背后所体验的微信产品理念,比如说:

一个好的软件,一个好的工具应该让用户用完即走的。

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它的效率的,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这是工具的目的,工具的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所以微信的目的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完成它的任务。

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时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

我们在做很多很多决定的时候,反而要去判断什么样的东西是最合理的,合理性才是这里面要考虑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做很多的取舍;

手机是人的肢体的延伸,PC其实不是,PC是固定的。

不过,除了张小龙的演讲,2017微信公开课Pro的整体内容并没有更多地涉及到小程序整个主题,但整个活动有了更多亮点,比如说微信团队发布了《2016微信数据报告》,用一些直观的数据(例如用户月人均发红包28个)来展示用户生活与微信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微信体系的一个全新业务板块,企业微信也首次在2017微信公开课Pro中亮相。

2017年1月9日,正值乔布斯发布iPhone十周年的纪念日,张小龙选择让小程序在这一天正式上线。

有趣的是,小程序上线当天,张小龙发了一条朋友圈,写着“2007.1.9”的日期,同时配上了六张初代iPhone的产品发布图——在外界的解读中,张小龙这一做法至少有两点意义,一是向iPhone和乔布斯致敬,二是他对小程序有着类似于iPhone之于乔布斯那样的期许和自我定位。

一年以后,2018年1月15日,在2018微信公开课Pro中,张小龙第三次公开露面演讲,这次演讲以"跳一跳"小游戏开场,但张小龙再次谈到了"用完即走",并表示它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完成一个任务,越高的效率越好;张小龙还表示,小游戏其实也是小程序的一种,它比过去APP使用都更为方便、更加快速。

在这场演讲中,张小龙谈再次到了自己的产品理念:

我记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个版本,它的启动页是一个大幕,然后它拉开了,出来一些文字,我一直认为那样的一个东西才是微信的发布会;

有很多人会说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怀,但是内部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情怀”两个字,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做一个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断什么样的事情是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在微信我们说不能对用户称“您”,而是“你”。我们并不需要用一个很尊敬的态度称呼用户,而是应该当朋友一样称呼,所以应该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

我们的系统设计是不保留用户的聊天记录的。当然很多用户会挑战我们,说我们居然连这样一个云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们只有苦笑,因为我们相信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角度来说,系统里面没有用户的聊天记录其实是最安全的;

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

“去中心化”与其说是平台的策略,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代表着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过要把订阅号作为一个所谓的信息流,订阅号只是大家订阅的一个集合,我们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去改善一个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

很多人说跳一跳有毒,想把它给卸载了,我就很开心,因为他卸载不掉它,因为他也是根本不需要去安装的。

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谈到了对小程序的更深层次的一个理解,他表示:

小程序最终的目的不光是在线上可以玩一个游戏或者获取一个服务的信息,对于线下,对更多的一个场景它就代表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能见到的任何事物它背后的信息以及对于它背后信息访问的方式。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作为万事万物的一个表达语言,它就是做沟通的一种信息组织方式,这是我对小程序更为抽象的一种表达。

基于此,张小龙也在演讲结尾重点谈到,2018年微信希望做一些新的尝试,也就是探索线下的精彩生活。

在本次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团队也首次公布了小程序上线一年来的相关数据,比如说1.7亿日活用户、58万个小程序数量、超过100万开发者等——除了小程序之外,小游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业务也在主论坛上得到了介绍。

此后连续三年,小程序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数据公布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生态,而它也连续三年成为微信公开课Pro主论坛开场介绍的第一个项目。

视频号:信息多样性的延伸

2019年1月9日,在小程序正式上线两周年之际,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的"微信之夜"登场,酣畅淋漓地讲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现场,张小龙可以说是金句迭出:

我觉得在中国来说,每天都有5亿人说我们做得不好,每天还有1亿人想教我怎么样做产品,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事情。

很多APP到了春节等特定节日的时候,就把logo和界面变成红的、黄的,变成像番茄炒蛋一样。但是微信不会这么做。

如果微信是一个人,它一定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才愿意花那么多时间给它。那么,我怎么舍得在你最好的朋友脸上,贴一个广告呢?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我认为这是必要的,因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

拿一个停留时长衡量一个APP,这个跟我对互联网的初心的认知是背离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

人是环境的一个反应器,就你遇到什么的环境,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出来。

机器推荐我们尝试了很长时间,效果不太好。我跟团队说,要么你们降低内容的底线,要么你们认命做一个小众的严肃阅读产品……我一直很相信通过社交推荐来获取信息是最符合人性的。

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AI应该默默躲在后面帮助用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语音识别一样。

在微信,我们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是用户,我们施加于用户身上的,最终也会施加到我们自己身上,有点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良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我说的这种善良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良,也不是一种道德洁癖,只有我们对待用户有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善良,才会使用户更长久的使用我们的产品。

如果我们始终像过去的微信一样,始终瞄准的是做最好的工具,并且让创造价值的人体现价值这样一个原动力做,我觉得我们再怎么走也不会走得太偏。

其中,张小龙再次谈到了小程序,并表示这是他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挑战,并表示:

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是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它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去做的,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个事情。

不仅如此,张小龙还颇有总结意味地谈到了公众号——针对现场大量的自媒体从业者,张小龙明确表示,公众平台其实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但确实公众平台确实被自媒体用得最好的一个领域。

不过,正是在这次演讲中,张小龙基于社交和朋友圈的发展,专门谈到了视频动态,并表示,视频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载体,微信要做的是在这一块来说希望做社交,以微信的视频其实是希望能够记录下来自己和真实的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反应。

关于视频,张小龙还表示:

因为我们确实觉得虽然用户现在没有这个习惯,将来视频的交流一定会取代照片的交流,取代照片的发送,变成更多被采用的载体。因为很简单,因为视频所包含的信息量比照片大的多。我知道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我们会继续尝试去引导用户真的能够某一天很轻松自如拿起手机来就可以记录周边真实的世界。

然而,张小龙对于微信社交和视频进行结合的探索,最终是在2020年1月9日的微信公开课Pro上以视频演讲的方式得以阐释。

他在演讲中表示,当年有两个失误,一是公众平台在很长时间里只有PCWeb版,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二是公众平台最终成为以文章为内容的载体,但是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由此,张小龙表示,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要发力的方向,并由此对微信新版本进行了预告。

很快,微信的短内容载体——视频号正式就开启内测,并且在2020年开始了快速的功能迭代过程。

2021年1月19日,恰逢微信正式上线10周年的前两天,以“WeBuild激发”为主题的2021微信公开课Pro举行,当天上午的主论坛上,除了小程序之外,微信支付分、视频号、搜一搜等产品也首次出现在讲台上。其中对于视频号来说,这也是它首次出现在微信公开课Pro上,也是微信官方首次公开解读其运营规则。

不过,在微信十周年这样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张小龙也通过一场演讲谈到了他对微信产品的思考。里面也有很多引人深思的金句:

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从个人表达,以及消费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方向发展。

微信的历史上,我们一直不强调强运营……系统和规则会比运营的效率高太多。

在这场演讲中,视频号无疑成为了重头戏。

谈到视频号的起源,张小龙表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化表达其实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的习惯。来看几个数据,最近5年,用户每天发送的视频消息数量上升33倍,朋友圈视频发表数上升10倍。这时候,我们再思考短内容的时候,就会想,不应该基于短文字来做,而是应该基于视频化内容来做了。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不过,相对于微信ID基于其通讯和社交属性的私密性,张小龙强调视频号的公开信息属性,因此就需要一个新的身份,也就说需要一个新ID。他认为,这个ID的意义又特别大,一旦走出这一步,意味着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领域,而是进入到公开信息领域。

由此,他强调:视频号的意义,与其说是视频,不如说是“号”。

值得一提的是,张小龙还谈到视频号针对机构的意义,以及这个层面视频号与公众号、小程序的继承关系。他表示:

其实微信一直在寻找PC时代的“官方网站”的替代物。做公众号的时候,我们希望公众号就是一个机构比如企业的官网。做小程序的时候,我们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网。现在,我们希望视频号是每个机构的官网。这是合理的,官网是需要进化的。

不过,在张小龙的理想中,视频号的初衷是让人人都能很容易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去公开表达内容但他也明白让用户去表达内容是非常困难的,为此微信上线了将自己的视频号内容关联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对于这个动作,张小龙再次强调称:

视频号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达,而不是只有网红和大V的表演。

在这场后来被总结为"微信十年的产品思考"的演讲中,张小龙还专门谈到了直播、表情、输入法、歌曲、浮窗等话题和项目,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勾勒出微信下一个十年的未来。

不过,在演讲的结尾,他用了两个词来描述微信,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他表示:

连接是很美的。因为世界的运行就是靠万事万物的连接而进行的。对产品来说,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因为基于连接可以演变出来的结果是最丰富的。

不仅如此,他还谈到了在连接的维度上,微信不同产品之间的联系。他表示:

很多的社交产品可能也做连接,但它止步于人,微信的连接范畴更大,公众号、小程序目标都是连接,连接人和内容、人和服务,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的连接,视频号的目标也是连接。重心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这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提“去中心化“,因为连接和中心化是有些排斥的。

就这样,在连接的维度上,张小龙将公众号、小程序和视频号串接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周年的演讲中,除了连接之外,张小龙还用了另外一个词:简单。不过,在张小龙的解读中,简单不仅仅指的是简单,它是美观,实用,合理,优雅的代名词。他认为:

简单是很美的。从一个物理公式到一个日常用品,往往是简单的是更好的。实现同样一个目标,有一千种方法,但只有最简单的方法是最美的。

连接是很美的,简单也是很美的——美,成为张小龙解读定义微信十周年两个核心词汇时所用的共同解读语言。

总结:微信新十年,该走向何处?

上线于2011年1月21日的微信,即将迎来它的11岁生日。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2022微信公开课Pro,无疑是微信进入到下一个十年的一场重要大秀——其中,在这场大秀上,视频号成为开场主角,小程序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而最先一步的公众号早已经成为如今数字媒体的基础设施。

张小龙没有来,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在长达十年的微信发展历程中,他已经通过反复的思考、表达、总结,为微信的茁壮成长定调、把关,使之在快速迭代中也拥有了一以贯之的内在特质:连接和简单。

如果将简单和连接结合起来,其本质无疑更接近于"简单的连接";无论是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乃至于微信支付等其他功能,都是对它的外在阐释——至于未来十年的微信,无论增加何种功能,在张小龙的掌舵之下,以"简单"为前提的"连接"都必然会贯穿其中。

由此,在微信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首场大秀举行之际,张小龙对微信十年的总结依旧值得回味:

微信虽然是这么大用户量的产品了,并且经历了10年之久了,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