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媒文章:新冠病毒让我们学到的五件事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9日发表题为《新冠疫情两周年:新冠病毒疾病让我们学到的五件事》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从2019年底到现在,全世界因为新冠出现了许多变化,包括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形态,以及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等等。以下就是这两年来我们从中学到的五件事。
1.mRNA疫苗,有效且可以快速制成
几乎从疫情暴发的同时,研究人员就火速开始新冠疫苗的研发。一些制药公司决定使用一种从未研制出人类用疫苗的技术:信使核糖核酸(mRNA)。
这个带有风险的决策最终证明是正确的,不但辉瑞和莫德纳都快速研发出新冠疫苗,而且也为用类似技术研发新治疗打开了一扇大门。
科学家先取出病毒内部分核糖核酸编码蛋白,也就是mRNA,然后在上面附加脂质,附加脂质的mRNA能够被人体细胞吸收,并指导细胞产生新物质。
新冠病毒疫苗内的mRNA进入人体后,指导细胞产生新冠病毒的一小部分,这个小碎片不会造成伤害,但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学习并辨识它,等到日后感染新冠病毒,免疫系统就能攻击真的新冠病毒。
但是,mRNA还有很多其他的潜在用途。除了可以用在艾滋病、流感和寨卡病毒的疫苗研制方面,还能够用来训练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研制囊肿性纤维化患者所缺乏的蛋白质,让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体内防卫系统不再攻击神经系统。
对mRNA的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新冠疫苗是mRNA第一次被实际运用,其成功将带动其他能够改变数百万人生活的研究。
2.病毒传播,比我们想象中更容易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卫生专家并不认为戴口罩能防止疫情,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还表示新冠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但随着疫情持续,卫生专家对戴口罩这件事也改变了观点,世卫组织后来说:“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应该要戴口罩。”
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不只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后留在空气中的飞沫或分泌物传染,还能够通过比飞沫更小、留在空气中时间更久的气溶胶传染。
《英国医学杂志》周刊刊登社论说:“在近距离情况下,人们更可能直接呼吸吸入病毒,而不是因为带有病毒的飞沫落到他们的眼睛、鼻腔或嘴唇上而感染病毒。”
研究人员发现,新冠患者能够感染两米距离以外的其他人,有人在新冠患者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前停留过的室内空间感染新冠病毒。触摸带有新冠病毒的物体表面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被认为可能性相对较小。
经常洗手和清洁常触摸的表面仍然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但现在对抗新冠疫情更强调的是戴口罩和维持良好通风。
3.在家办工,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数百万人被迫远离办公室和平常的工作场所,改为在家工作。
在疫情之前,如此多的人都在家工作可能会被认为行不通。但新冠疫情显示,视频会议其实并不困难,而且可能会改变许多人的工作方式。
推特在2020年5月宣布,“员工可以持续性地在家工作,只要他们的工作性质允许在家工作就可以……过去几个月证明了我们可以这么做”。脸书也宣布了类似做法。
不只是科技公司愿意让员工在家工作,对1200家公司所作的调查显示,长期在家工作的员工比例将增长一倍。很多员工也希望看到在家工作成为新常态。
但对许多人而言,尤其是那些低收入和工作不稳定的人来说,弹性工作的机会并不多,这可能会增加社会不平等。
4.弱势群体,遭疫情打击最大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更糟糕的是,新冠疫情让不平等现象更为严重。
英国的调查发现,贫困地区人口新冠病毒感染率(11.4%)高于富裕地区人口(7.8%)。调查人员也发现,少数族裔感染率比其他人更高。
美国也一样。美国纽约2020年的数据显示,死于新冠肺炎的人当中,34%的人是西班牙裔美国人,28%是黑人。
加州的调查显示,黑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比例是白人的2.7倍。
全球性最不平等的其中一个例子是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在中高收入国家,大约70%的人口已经完整接种疫苗,但在低收入国家,完整接种疫苗的人口只有4%。
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应付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与此同时,较不发达国家进展缓慢的新冠疫苗施打情况将危及更多人性命。
5.何时结束,我们仍不清楚
在新冠疫情之初,许多人在谈论群体免疫,其概念是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获得新冠病毒抗体,不论是感染后获得抗体,还是接种疫苗后获得抗体,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具备抗体,新冠病毒就不会有太大威胁。
现在,这看起来越来越难以达成,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反应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减弱,这也是现在人们接种加强针的原因。
虽然新冠疫苗能够保护被感染者减少出现重症住院的机会,但并不能完全保证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也不能保证被感染者不会传染给其他人。而且,新冠病毒出现变异的速度非常快,其中有些变异病毒传染力更强,更难以用疫苗对付。
变异毒株也凸显了我们可能必须与新冠病毒“共存”的事实,我们必须随着新冠病毒的演变而不断更新疫苗。在此情况下,疫苗接种比例高的国家得以过上某种正常的生活,即使一些人感染生病,并不至于拖垮整个医疗系统。而奥密克戎的出现又为“与病毒共存”增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