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产品贸易逆差5年内翻两倍,如何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农业生产如何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
在粮食安全方面,我国农作物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仍比较大;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制约了粮食供给增长;化肥、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致使耕地质量下降。
不仅如此,近些年来,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增长,农产品逐渐依赖进口,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口大国的负担。
根据亿欧智库《2021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仅760亿美元,而进口额则达到170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948亿美元,与2015年相比几近翻倍,对外依存度高。
(图源:亿欧智库)可见,日益多元的农产品需求与国内传统的农业生产矛盾凸显,农产品生产的矛盾逐渐由总量的供给不足转变为产品结构不匹配。
此外,由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及人口现状等原因,我国80%以上的土地在2.6亿的小农户手里,耕地分散、块状明显,导致农业机械化、规模化进程受阻。
《报告》显示,中国土地经营属于典型的“小规模主导型”:小规模土地经营者所占比重高达 93%,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亿欧智库认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加上农产品质量不高,导致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归根结底,我国农业生产压力过重是因为科技力量的支持还不够,放眼全球,许多国家早已开始了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比如,美国推行的精准农业有效降低了美国农业生产成本。其精准农业技术主要体现在3S技术、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RFID、农业数据库、农业专业信息网站和农业智能装备六个方面。
目前,美国多个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实现了智能决策,这也催生了一批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精准农业解决方案。
与美国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且由于我国农作物服务费用占比较低,农业技术服务商难以获得资本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数字化进程,影响了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发展。
《报告》显示,2015-2020年,中国获得融资的农业企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上。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投资人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等原因, 一般较少涉及。
近年来,中国多个政策围绕“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数字乡村”进行部署,其中都提到了农业数字化。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农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2亿户,较 2019年末增长712万户;全国行政村通光纤率和4G覆盖率均超过98%。 截至2021年6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较2020年12月提升3.3%。
(图源:亿欧智库)与此同时,农业数字化服务商技术与产品也日益成熟 。
根据亿欧数据,2020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收入达到8.16万亿元,呈平稳较快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应用、农情信息获取技术、农机作业监测技术等均不断发展,各类农业信息化平台也已被搭建起来。
(图源:亿欧智库)整体来看,农业科技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
亿欧智库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到农业机械中:产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高;种植业产中数字化程度高,养殖业中数字化技术多应用于监测识别环节;农业产后数字化技术发展不足,农产品减损增效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各行各业都经历了数字化的洗礼。朝着智能和科技发展,成为众多领域发展的长期议题。要实现全行业转身,农业和科技也必然需要走向融合发展,但农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农业的规模化落地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关于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2021年最新详细数据,请参阅亿欧智库研究报告《2021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研究报告》 。
业务合作请洽:
Leo Chang
Wechat:leoch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