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中国日报网评:稳中求进抓好粮食生产,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

时间:2022-02-24 14:45:10 |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由新华社受权播发,这是21世纪以来连续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开篇就突出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是一号文件的高频词、重点词、焦点词,全文出现了23次,文件包括35条,其中有11条与“粮食”直接紧密相关。越是农业形势好的时候,越是要防范麻痹松懈,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一部分就首先重点部署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极具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通胀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全球粮价已接近10年来的高点,而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和可能,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3日公布的1月世界粮食价格指数为135.7,环比上涨1%。特别是近日来,乌克兰局势陡然生变,作为小麦、玉米等粮食主要出口供应国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如果减少或者中断粮食出口,必将刺激全球粮食价格继续上扬甚至出现飙升,一些粮食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就要面临粮食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一些国家的民众可能会买不起面包,全球范围的饥饿人口数量将会大幅增加。

我国有14亿多人口,这么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靠进口粮食是绝对靠不住的,如果粮食依赖进口,我们就会受制于人,就会被别人卡住脖子、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的立足点、出发点必须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绝对不能是买饭吃、讨饭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更加凸显了耕地的珍贵和稀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必须坚持把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质量实施好藏粮于地战略。始终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耕地红线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而且也是质量上的。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绝不能占优补劣,立足“存量”优化,做好“增量”挖潜。一是要优化提升耕地“存量”,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二是要积极挖掘潜力增加“增量”耕地,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摸清土壤现状和潜力,将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分类改造盐碱地。

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还必须要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高质量落实好藏粮于技战略。一是要加快推动种业振兴。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俗语说“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必须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真正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大力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是要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美国等农业强国、农业出口国之所以强,重点在于这些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强。我们要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保障粮食安全,还必须压实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粮食生产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和调度方面风险集中的问题,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粮食生产也不能全部依靠主产区,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担负起粮食生产责任。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了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就更有底气、更有保障、更有动力,同时,农民群众将伴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而增收致富,千家万户的城乡居民也将因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物美价廉而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研究室 毕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