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孕育后代之后都会发生行为变化,最显著的便是保护行为会出现激增,母亲会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更加敏感。这类保护行为可以保护新生儿远离危险,提升后代的存活几率。
母亲冒着牺牲自己的高风险行为,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这仅仅只是大脑单一作出的决定吗?根据《美国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这种行为会潜在地受到激素的影响,并且激素可以控制母亲对行为的选择。
怀孕和哺乳期母亲分泌的催乳素水平会显著升高,这种激素是由垂体产生的,主要负责促进母亲产奶。然而许多证据不断发现,催乳素还会改变许多其他生物过程,尤其是它能够影响下丘脑腹内侧核(VMN)的细胞,而这一脑区恰好负责调节个体的攻击性行为。
当母亲专注于保护行为时,必然会消耗大量时间与精力,那么她一定会需要从别的行为中进行代偿。根据小鼠实验的观察,雌性小鼠在受孕前攻击性行为会非常少,但在产下后代后保护心理会被逐渐激发,此时小鼠大脑VMN中的细胞会保持高度活跃状态。
但不受控制或持续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对母亲和后代都是有害的。因此雌性小鼠会选择性抑制这部分攻击性行为,这就非常依赖催乳素。在VMN中存在大量对催乳素敏感的神经元,并且这些细胞会广泛地影响下丘脑的其他区域,显著改变个体的行为。
这些催乳素敏感细胞含有许多催乳素受体,当它们接触到催乳素信号后,便会开始抑制细胞的活性,进而减少动物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频率。在小鼠实验中,研究者设法让哺乳期小鼠VMN细胞中的催乳素受体失活,原本这些小鼠面对外来者时只是谨慎地进行一些检查行为,而在VMN细胞改变后开始对外来者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并频繁发动攻击。
简单来说,催乳素阻止了母鼠发动攻击行为。这一点或许难以理解,既然母鼠要保护小鼠怎么会降低攻击性呢?原因仍然是节约能量,关注后代。当后代出生后,母鼠更倾向于花费更多精力来引导小鼠的行为,并供给营养。如果此时时刻消耗大量能量来攻击外部,便会减少对新生鼠的关注度。默默守候后代也是一种无私的保护行为。
实际上,除了催乳素还有一些激素也会调节哺乳动物的行为,比如大鼠实验中发现,它们在怀孕时体内雌二醇水平非常高,但这种激素是会促进大鼠攻击行为的,并且雌二醇水平会在分娩后迅速下降。这也说明不同激素会互相牵制来影响不同时期的保护行为。
这些研究对许多产妇生产前后的情绪变化有重要指示作用,大约有20%的母亲在产后会产生某种形式的情绪障碍,研究推测这些情绪很大可能是受到特定激素的影响,其中会不会有催乳素呢?这是未来研究者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他们希望以此开发新的激素控制法来帮助产妇维持健康情绪。
参考资料:
[1] Hormone found to regulate mothers‘ behavior。 Retrieved Feb 23th, 2022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2-hormone-mothers-behavior.html
[2] Teodora Georgescu et al, Prolactin-mediated restraint of maternal aggression in lac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DOI: 10.1073/pnas.2116972119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