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公众号
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程中,高质量就业将是一个关键词。
文|俞杨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当毕业生迈入千万人时代,就业是舆论焦点。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
此前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
自高等教育普及化以来,上大学已不是件难事,大学教育也从以往的精英化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上来。然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与就业市场的脱轨问题,近年来越发浮出水面。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道题被点名。
就业
与毕业生规模相伴而生的,无疑是就业问题。
教育部在《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影响,名校毕业生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则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拟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促进‘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
民进中央提出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引导和服务、着力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等建议。
就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来看,民进中央建议,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连接,提高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
倪闽景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高质量就业绝对不是初次就业的高薪水,而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和基本单元。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指出在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一是要服务需求,二是要重视质量,三是要优化结构。
经统计,2012年以来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增设1.7万个本科专业点,也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此次共撤销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到,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及时减少、撤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高校专业发展的“小逻辑”,必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高校专业设置的第一准则是社会需求。
高质量
专业教育质量下滑,是撤销专业点的一大主因。当师资、设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达不到要求,刚开始热门的专业也会逐渐转凉。
调整专业需求外,高校专业建设更是重要一环。办学扎实,是抵抗市场变化的硬通货。办学不扎实,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公共事业管理是撤销最多的专业点。曾经大红大紫的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大浪淘沙,如今被拉回到良性的轨道上。
不少教育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并非毕业生太多,而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专业的大幅新增与撤销,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而来。在普及化时代,学历社会亟待迈向能力社会。
对今天的大学生而言,严进严出,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将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主基调。
2021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继研究生论文大抽检后,论文问责工作覆盖到本科生阶段。
要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当然不能依赖一篇论文,焦点还在大学课程,高校教育的一大问题其实是水课太多。2018年教育部发文通知,要求淘汰掉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水课”,并取消“清考”制度。
同年,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教育部表示,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
狠抓质量建设,意味着加强过程管理,平时就重视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过去躺着就能毕业的大学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过程培养。随着国家一系列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文件的出台,不少问题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高质量就业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并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超过4000万。
办学和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两会前夕,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召开,旨在研究部署2022 年度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2022年要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数字化等五方面的战略任务,让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更高、实力更强。
当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迫切需要转换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指出,“十四五”时期,高校要特别加强“补短板”工作。“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在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
同时,应用型高校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好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立交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定位也有了变化。在普及化时代,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升,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由如何做大转向如何做强。
比如在加强学科和专业方面,首先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匹配度。
其次,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对制造、交通、医疗等垂直行业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联技术的支撑辐射作用,并深度融入学科专业建设全过程。
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程中,高质量就业将是一个关键词。
参考资料:
倪闽景委员: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两会声音,2022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
民进中央:建议严禁单位招聘发布限定高校类型和学历歧视信息 ,2022年2月28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