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央视网评扫码点餐过度索权:不知道我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

时间:2022-03-17 08:46:39 | 来源:央视网

来源:央视网

不知从何时起,

出门吃个饭,

不带手机可能真吃不成。

很多餐厅都要求电子支付,

甚至还有餐厅不再提供纸质菜单,

只能扫码点餐。

店家要求用餐者关注餐厅公众号、

注册会员或者授权提供个人信息后,

才能扫码点餐、获得打折优惠券。

根据某媒体2021年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在537名参与问卷调查的网友中,

有86.8%的网友

曾被强制要求扫码点餐,

在这其中,

又有78%的消费者

被要求过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点餐,

66.3%的消费者

则被要求过授权商家或者第三方

获取地理位置、账号等信息后才能点餐。

菜还没端上来呢,

姓名、性别、手机号、

身份证号、地理位置等信息

都已统统交了出去。

难怪有网友感叹:

“我就吃个饭,

要我身份证号干啥?”

任何事物,

流行都有其流行的道理。

扫码点餐确实带来了便捷。

比如,

不接触纸质菜单比较卫生,

省去排队等待的无聊,

“社恐”人士可以慢慢选……

对餐厅而言,

更是省去了不少人力成本。

双方之间也能减少

因为口头交流产生的理解偏差。

这本是一件好事,

但随着普及度的提高,

一些店家加了“自选动作”:

完全排除了纸质菜单这一选项。

这不仅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极不友好,

一些商家为促成二次消费,

无节制地推送广告,

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安宁权。

顾客就是想安安静静吃个饭,

为何非要被拉着强行了解

董事长的讲话内容和餐厅的运营情况?

个人信息的索取和使用不能没有边界。

去餐馆吃饭,

店家专注口味、卫生和服务就好了,

没有必要收集“来自哪里的谁在点餐”。

这是一个以点餐为流量入口的

过度索权的行为,

超出了合法性、必要性和正当性的范畴。

此外,

信息被提供软件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获取后,

经过大数据处理,

可以轻松形成的用户画像。

这些记录着个人信息、

地理位置和消费习惯的数据

一旦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会给消费者带了巨大损失。

在数据即资产的时代,

个人信息成商家的私域流量后,

被滥用的风险极大。

新技术不应成为

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

表面上提供便捷,

实则给消费者挖“坑”。

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多次提示过此类风险,

2021年3月还曾发布通知,

要求扫码点餐不能成为消费者的“单选题”,

商家应提供多种点餐方式供消费者选择,

但显然约束力有限。

在某些地区,

有些商家依然我行我素。

要想彻底解决“扫码点餐”过度索权问题,

一方面需要行业自律,

呼吁商家尊重顾客知情权,

索取信息时,

告知使用期限以及退出机制。

另一方面更需要法律“露出牙齿”,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上出台细则,

明确行为红线。

比如,

扫码点餐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项鼓励做,

哪些事可以选择做,

哪些事项不能做。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改执法“运动战”为“攻坚战”,

提高处罚成本,

严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并将此类监管扩展到“扫码入园”

“扫码购物”等领域,

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再“裸奔”。

编辑:文柯松

责任编辑:瑞雪

来源:央视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