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文/卞海川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十年一代的历史发展规律,在5G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6G也提上了日程。近日,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正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两年期实验许可牌照,用于“展示5G-A和6G无线系统的功能和能力”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业界对6G的关注。
6G将改变世界
从6G发展愿景来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曾表示,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6G则将改变世界。6G时代下的数字孪生和智慧泛在,将推动虚实结合、智慧涌现,6G已经从陆地通信往海陆空三方面维度拓展。在通信产业网总编辛鹏俊看来,6G的最大目标就是构筑数字孪生世界。目前6G打法还是过往传统轨迹的运行,在目前新技术条件下,或有颠覆性改变或运行模式亟待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表示,推进6G研究需要重点考虑6G网络的需求和目标。全息通信、AR/VR、元宇宙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与挑战,面向6G的未来网络将有巨大前景。
从6G发展路径来看,国际电联(ITU)正在开展6G技术趋势和6G愿景的研究,预计将分别在2022年6月和2023年6月完成。6G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研究将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完成,并将在WRC23会上讨论6G候选频谱,2025年前后进入3GPP国际标准制定阶段,预计2030年完成标准制定与评估。
“6G将在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上同步扩展无线覆盖,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考虑多频段融合覆盖技术;未来3-5年将是6G关键技术突破的战略窗口期,业界正在持续探索6G的发展进程和路径。”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表示。
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俊表示,通信迭代、标准制定是通信业发展的重要逻辑之一,国际国内概莫能外。目前重点还在关于6G的定义上。定义、标准背后是产业利益,包括运营商、设备商。这其中,运营商看到是低成本,设备商看到是大市场,都是各自商业利益。标准是一个产业博弈过程,往往先定大架构,再定深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5G的很多标准还没有完全冻结。
业界各方纷纷布局
当前业界各方均在积极研究6G。我国工信部已会同发改委、科技部指导产业界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该推进组是聚合我国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中国6G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平台,已于2021年6月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欧盟则在2021年启动了6G研究的旗舰项目Hexa-X。日本政府已计划为6G研究与产业化建立总计超过500亿日元的研究基金,资助6G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测试设施的开发与部署。日本还分别与美国和芬兰建立了6G研究的合作计划,计划于2026年开发6G核心技术,并于2030年开始6G商用部署。韩国政府也计划于2021至2026年间为6G研究和产业化投入2000亿韩元资金,目标是于2026年开始非标准的6G原型部署,在2028至2030年间开始6G的商业部署。美国国会众议院则在2021年12月通过了“未来网络法案”,要求FCC建立“6G Task Force”协调工业界、标准化组织以及联邦、州等各级政府,推动6G技术发展。
除此之外,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界,包括领先的运营商和技术公司均启动了6G的技术研究,并纷纷发布6G研究白皮书或研究报告。
“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正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申请两年期实验许可牌照,说明美国运营商也在加快6G的布局。目前从全球来讲,主要国家都在开展6G的预研,主要是场景定义、技术路线和频谱建议。中国产业界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辛鹏俊表示。
6G处于研究前期,需防止标准分裂风险
虽然6G拥有美好的前景,但整体还处于前期阶段,面临着很多质疑。沃达丰集团网络战略总监Santiago Tenorio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没有人需要6G。业界应该让6G成为一个‘非G’(a no-G。意即'5G之后再也不要有6G')。”
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表示,6G还处于非常前期的阶段,国内外还看不到技术演进路径的差异性,至于统一标准,有没有统一标准都是个疑问,因为地缘政治,6G的确面临着标准分裂的风险,当然,行业内是不希望看到的。
在SA高级分析师杨光看来,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6G其实还早,现在还处于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的讨论阶段,还没有真正达成广泛的产业共识。而真正的标准制定可能还要在3-4年之后。但另一方面,受大国技术竞争等因素的影响,6G的话题又确实有些过热,不仅是美国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都对6G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所以看起来有超前的嫌疑,但实际上在目前6G到底就是什么都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也很难说什么是超前的,什么是无用的。
“6G的研究要注重6G顶层设计和架构研究,要注重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要注重跨界融合创新,并将全球统一的标准作为全球产业共同的努力方向。”黄宇红建议。
可见,6G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目前最主要的还应该是通过5G的商用实践,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确定可行的技术路线,而这都需要时间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