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在网上已经不敢轻易发表评论,
随便一句话就会被误读,
简单一个表情就会引来攻击,
实在想说的时候,
要小心翼翼加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后来干脆只潜水不说话。
社交网络,
什么时候变成了“开撕”的战场?
网络暴力、非治不可
一言不合就开骂,
非黑即白就开怼。
新的媒介平台和传播方式,
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弹药”:
留言攻击、
弹幕刷屏、
私信轰炸、
P图侮辱、
恶意剪辑……
更有甚者,
对当事人或者发言者
“扣帽子”、
人肉搜索、
泄露隐私、
诋毁污蔑攻击,
以达到某种目的。
真是乌烟瘴气,
令人不胜其烦。
截至2021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
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
恶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
时有出现,
频频造成当事人“社死”,
甚至生命的终结:
从女子下楼取快递被捏造成出轨,
到寻亲男孩刘学州不堪网暴结束生命,
再到女子打赏外卖小哥遭网暴后轻生
……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杀人于无形。
“社死”不是小事,
对当事人来说是天大的事。
网络暴力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
再不严加管理,
会让理性发言变得稀缺,
谁“闹得欢”“嗓门大”谁就占据主动,
人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网络环境将受到严重伤害。
专项行动绝非小题大做
近日,
为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
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
“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
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这也是在今年年初
针对“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的
“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之后,
中央网信办再次
对网络暴力现象重拳出击。
平台千万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治理“按键伤人”,
网络平台是关键。
平台本是拉近社交距离的场所,
如今却成了
素不相识者相互攻击的“角斗场”。
在这背后,
“流量至上”的观念是罪魁祸首。
很多时候,
不是网络平台没有能力管好。
同理性平和的讨论相比,
平台有热度、有互动、有点击,
就意味着有关注度、有广告,有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
虽然各界对网络暴力“人人喊打”,
但个别网络平台却总是
后知后觉、避重就轻,
甚至睁一眼闭一眼,
以各种形式“纵容”这些现象发生。
中央网信办此次专项行动聚焦明确——
“网络暴力易发多发、
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
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
整治范围实现链条全覆盖:
建立完善监测识别、
实时保护、干预处置、
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
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部署,
督促各平台积极落实主体责任,
起到“打蛇打七寸”的作用。
企业影响力越大,
社会责任就越大,
自我的要求就应更高,
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网友的表达应有边界,
企业获取流量应有底线,
杜绝网络暴力,
考验着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的决心,
也考验着能力和智慧。
除了积极落实此次专项行动的要求外,
网络平台还要“疏堵结合”,
进行人文关怀,
积极对被施暴者进行心理疏导,
必要时主动为其联系心理医生,
化解其心理压力。
不能出了事对当事者一封了之,
对受害者撒手不管,
这无异于推卸平台责任;
同时,平台还应运用算法,
在事件发酵前甄别负向情绪人群,
对有网络暴力言行的用户,
也可以尝试进行言语安抚,情绪降温。
科技向善,
用真情感化人心是必要一环。
最后,对越过红线、屡教不改者,
果断亮出“红牌”。
治理网络暴力,
网络平台必须守土尽责,
亮出责任心,拿出真本事。
唯有此,
网络平台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你遭遇过网络暴力吗?
你对互联网平台治理网络暴力有什么建议?
壬寅年 三月廿八
2022-04-28
编辑:赵璐
责任编辑:马涛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