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2022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课题组建议,以系统观念与综合施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课题组认为,在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经济增长承压的情况下,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首先要稳住和保住广大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当前特殊形势下,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保障和对民众的民生保障尤为重要,要牢牢稳住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畅通企业物流货运通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和人群等的金融支持。
课题组建议,宏观政策的制定、监管举措的出台、改革措施的推行都要讲求时度效,尤其要以系统观念和综合施策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衔接,形成整体合力。
第一,激发各类微观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消费需求释放和投资需求提升。消费需求释放的关键在于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建议推出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从收入倍增和数量倍增两个维度展开、推进,这不仅需要政府从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方面深化改革,在面临疫情冲击的情况下需要用更大力度的减费降税政策放水养鱼保市场主体,发挥市场在一次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对2022年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的可控变量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稳定作用至关重要。我国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均有广阔的投资增长空间,东中西部、城乡之间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分布失衡问题还比较突出,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可起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第二,加快供应链、产业链补短板,攻关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领域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中国经济面临不同类型的供给冲击,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瓶颈。当前,第四次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制造业正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先进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等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使得传统的制造业形态和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向2025年,要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化,推动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大幅提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型。基于此,相关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可以适度加快进度,以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为稳增长注入新动力。
第三,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稳增长仅靠宽松政策还不够,必须向改革开放要红利。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实践探索和理论逻辑都表明,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单纯依靠内部力量还不够,应该借助对外开放的力量促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应以积极开放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双边和多边谈判中去,对照最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济自由选择权,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市场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