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柳玉鹏 王逸】编者的话:2003年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航空母舰“林肯”号上发表演讲,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整整19年过去了,美国留给伊拉克的仍是一个烂摊子——重建工作步履维艰、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共服务匮乏……19年来,伊拉克人民希望国家能早日走上正轨,结果却是陷入无休止的苦难之中,这对在中东地区推行霸权和所谓“民主”的美国来说,本身也是巨大的失败。《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在伊拉克生活多年的中国商人、中东国家的学者,听他们讲述美国给伊拉克带来的严重伤害。
遭受“现代史上最触目惊心的盗窃”
英国“开放民主”政治网站近日的一篇文章称,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给该国留下经济危机、能源短缺、宗派主义和暴力加剧等后遗症。一些经济学家预估伊拉克的贫困率2021年为30%或更高,青年失业率疫情前估计为25%,而该国近60%的人口在25岁以下。文章认为,西方一些跨国公司运营伊拉克的关键部门,抢掠着伊拉克的资源,夺走本应属于伊拉克人民的财富。
中国商人陈宪忠在伊拉克经营了快40年,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这个昔日的文明古国和原本的石油富国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他最关心的是失业问题严重。首都巴格达和伊拉克南部几个省的示威游行接连不断。在巴格达市中心的解放广场和“绿区”门口,总是有年轻人举着标语牌,喊着口号,他们提出的诉求是“要工作,反腐败”,而在示威群众周围总会有大量的防暴警察。
美国发动伊战后,伊拉克本国的民族企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萨达姆时期由石油财富支撑的数百个国有大型企业有的转为私有企业,有的则基本处于关停状态,这让很多以前在这些企业工作的人无事可做。陈宪忠说,他过去经常合作的一家伊拉克大型国有服装企业原来有2000多名一线工人,但战后到现在,因为没有什么订单,该企业很少有开工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工人们就是靠国家提供的补助维持生计。他还举例说,伊拉克工业部原来下属的140多家工厂,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基本处于停工停产的状态,而过去,这些工厂的装备和工人技术都很好。本国工业无法发展,伊拉克人用的很多东西就只能依靠进口,老百姓为此要多掏腰包。一些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上涨也让底层民众无法承受。在巴格达的超市里,1公斤鸡腿肉从两年前约2美元涨到现在的约4美元,鸡蛋价格也上涨了约20%。
“在伊拉克经营,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社会名流,我都要经常接触。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但这些伊拉克人几乎都在和我抱怨,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当地社会风气变坏了,这也是战争的一个后遗症。”陈宪忠说,底层百姓所向往的民主生活没有到来,贪污腐败现象让他们感到失望。
一些西方媒体也抨击美国没有让伊拉克成为“新自由主义乌托邦”。这几年,遇到国际能源市场油价暴跌时,伊拉克政府还要为支付450万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而发愁。战后,伊石油收入被投入美国主导的“伊拉克发展基金”,这笔钱存在美联储的一个账户里。但在美军占领伊拉克的前几年,70多家美国公司赢得重建合同,在同一时期,伊拉克公司只收到该基金支付的合同价值的2%。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排名前十的承包商在伊拉克获得了至少720亿美元的业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承包商并没有完成相关项目,这无疑是“现代史上最大胆、最触目惊心的盗窃罪行之一”。
“水荒”“电荒”导致民怨沸腾
“由于美国的入侵和占领,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被完全摧毁,而历届美国政府都没有就其罪行和对我们国家造成的损害与破坏向伊拉克人民进行道歉和赔偿。”伊拉克《时间报》近日刊文抨击美国政府,并表示,“现在是伊拉克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根据国际法要求所有对伊拉克造成破坏的人作出赔偿的时候了”。
基础设施被美军入侵破坏并没有得到彻底重建,体现在百姓用水用电上。南部城市巴士拉是伊拉克第一大港口及第二大城市,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那里,并注入波斯湾。陈宪忠前不久在巴士拉生活了一段时间,其住所的自来水喝起来又苦又咸,据说是取自入海口附近的“两河”之水,只经过简单的净化处理。2018年当地老百姓为饮水问题上街示威游行后,伊拉克中央政府拨款3亿多美元改善供水系统,但只是增加了供水量,水质的改善并不明显。有巴士拉市民反映,喝不上能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是因为一些利益集团把控着当地的净化水厂和矿泉水产业,他们宁愿让老百姓花钱买他们生产的矿泉水,也不愿意升级改造供水设施。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2018年,因水源被污染,导致巴士拉至少有11.8万人住院,巴格达也被一些机构评为世界上最不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据陈宪忠介绍,在巴格达市区,很多街区这些年没有一点变化。道路因年久失修而更加坑洼不平。很多几十年前盖的楼房已显得破旧不堪。由于政局不稳,很少有外国游客来伊拉克。有过去做旅游业务的朋友表示,巴格达80%的饭店现在处于关门歇业状态。
电力短缺问题同样让伊拉克百姓饱受煎熬。因基础设施薄弱、过度依赖从伊朗的电力进口,伊拉克这些年频繁出现“全国性电荒”。特别到了炎热的夏季,电荒更是让伊拉克民怨沸腾,他们质问:“我们是产油国家,为什么还要派代表团去伊朗谈判买柴油的事情?这是不是太具有讽刺意味了?债台高筑、政府办事效率低下严重阻挠着我们本国的工业发展。”去年六七月份,伊南部瓦西特省就有数百名示威者跑到阿齐济耶发电站前抗议,并与伊安全部队发生冲突。时任伊拉克电力部长汉图什被迫提交辞呈时,当地媒体称,这是过去10多年下台的第18位电力部长,“没有谁的任期能挺过一个夏季”。
埃及外交委员会委员、《金字塔报》专栏作家贾巴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初,伊拉克人欢欣鼓舞,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美国可以给他们带来体面的生活,但结果事与愿违,就连当初被媒体镜头定格的、砸倒萨达姆雕像的‘铁锤大叔’这样的伊拉克百姓也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这19年来面临的是频繁的爆炸、枪击和日益拮据的生活。”
“政治失衡、经济凋敝、社会崩塌、百姓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以及美军贫铀弹造成的新生儿畸形、癌症发病率攀升、环境严重破坏等,都是美国发动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实质性伤害。”贾巴拉强调说,美国给伊留下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给该国战后重建、恢复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带来一系列的障碍和困难。他认为,伊拉克人已经看清楚,美国发动战争并非为了普通百姓,而是为了攫取美国自身的利益。贾巴拉表示:“美国强行在伊拉克推行所谓的‘民主’,实际上暗藏着美国控制伊拉克的私心和战略企图。‘美式民主’根本不适合伊拉克的国情和政治土壤,结果导致伊拉克战后伤口难以愈合,一直在美国侵略者造成的废墟上呻吟。”
国家政局被“配额制度”牵制
战乱导致伊拉克境内100万平民死亡。驻伊美军在战场上声名狼藉,他们在巴格达附近的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画面也令全世界感到震惊。
俄罗斯独立电视台网站5月1日发表题为“整个国家的毁灭:美国为什么要在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文章称,19年前,小布什总统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但此后美军并没有停止对该国的轰炸。直到2011年12月,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全部作战部队,给该国留下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此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肆虐、一度控制伊拉克约1/3领土,让伊拉克平民遭受了巨大伤害。尽管美国早就宣布战胜了这个恐怖组织,但联合国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大约1万名“伊斯兰国”武装人员仍活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
不仅如此,美国对伊拉克的政治干扰也严重影响到该国的重建之路。伊拉克前驻美大使苏迈达曾撰文称,萨达姆政权倒台以来,一个由政党、民兵武装和国家(政府)组成的“权力三角”在伊拉克已经形成,但其中国家是最弱的,它只有一个正常政府的外表,独立的政治意愿却极其有限。英国独立新闻媒体“中东之眼”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在该国主导建立了一套“政治配额制度”——总统由库尔德族人出任,总理是什叶派,议长是逊尼派。伊拉克人口有4000多万,其中阿拉伯民族约占78%(什叶派约占60%,逊尼派约占18%),库尔德族约占15%,此外还有土库曼族、亚美尼亚族等。伊拉克人说,这样的“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目的是让不同教派的人互相牵制,而伊拉克局势越混乱,对他们掌控伊拉克和整个中东地区越有利。
在去年10月举行的伊拉克新一届国民议会选举中,反美派——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领导的“萨德尔运动”获得73个席位,是因为“反贪污,反腐败”的选举口号迎合了不少民意。一位来自该派的国民议会议员告诉陈宪忠:“腐败是当前伊拉克最大的社会毒瘤。”伊拉克党派众多,目前约有200余个政党和政治实体,组成多个政党联盟,但在这位议员看来,这样的政党体制不可能改变当前的现状,国家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来自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扰。一些政府官员很清楚,如果不听美国的话就不能坐稳当前的位置。
伊拉克商人塔哈·拉维告诉陈宪忠,去年选举后,因教派矛盾、利益争夺,组阁问题一直不顺。新一届国民议会今年1月9日举行首次会议。根据宪法,议会应在首次会议召开后30天内选出新总统。但因“出席会议的议员人数未达法定人数等原因”,总统选举被数次推迟。中东媒体认为,这正是美国在伊拉克搞“政治配额制度”形成的后遗症。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相关报道称,伊拉克抗议民众要求彻底改革治理体系,即要求解散“政治配额制度”。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制度只会鼓励伊拉克各地的宗派暴力。不仅如此,还有年轻人抱怨,政府部门招聘公职人员必须由某个政党提名推荐,也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巴格达某保安公司行动部门经理穆哈伊姆告诉陈宪忠,他毕业后去很多部门应聘,但都遭到拒绝,有的要他“花钱打点”,有的问他“为什么没有加入他们的政党”。无奈之下,穆哈伊姆只好到保安公司做事,但这让家人总是担心他的安全。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