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5月19日电 题:“小女生”扎根山区十余年 实现气凝胶材料国产化
中新网记者 许青青
身材瘦小、扎着马尾辫的张秋华,如同校园里邻班一位可爱的“小女生”。就是这位“可爱的女生”,年纪轻轻扎根粤北山区,带领团队突破了气凝胶在中国的产业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
近日,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埃力生”)的展厅内,公司技术总监张秋华手拿喷火枪,向展览台上一块薄薄的正方形白板持续喷射着超过1300摄氏度的火焰,然而神奇的是,这块由气凝胶材料制成的白板不仅没有着火,其背面摸上去也无热感。
张秋华在做实验。张剑华 摄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新材料”气凝胶,是公认的超级绝热材料,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十多年前,气凝胶产业化技术在中国尚未得到突破,早期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化应用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
张秋华率团队突破了气凝胶在中国的产业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张秋华本人也因此获得了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张秋华生于1983年,福建上杭县人。在天津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毕业后,入职广州美晨集团从事分离技术研究。2009年初,刚成立不久的埃力生向张秋华抛出橄榄枝,邀请她加入到中国气凝胶产业化技术研究中。
彼时的埃力生刚成立不到两年,员工仅30多人。公司位置则更偏远,从英德市区开车过去仍有20多公里,还是一条泥泞小道。张秋华回忆,那时候连快递都不来公司,网购东西都是托放在市区一家电器门店,隔段时间去取一次,想吃水果也得委托周末去市区的同事带些回来。
这些生活上的不便并没有动摇张秋华的研发气凝胶产业化技术的决心。“当时我了解到气凝胶是用于航天飞机、星尘采集器等高大上的航空航天军工项目,性能非常好,但国内这个行业产业化还处于空白,”她说,刚好自己研究的超临界流体技术就是气凝胶产业化技术的关键,如果能把这么好的一种新材料产业化生产及应用,从而普及到民用领域,对国家和新材料科学技术都很有价值和意义。
张秋华记录数据。张剑华 摄张秋华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生活上的各种不便、以及工资水平大幅下降都根本无暇顾及,只关心研究上如何突破,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线量产中间无数困难如何解决?
“气凝胶是一种微观下纳米多孔网络结构的材料,要把它做成特性结构的材料,成型工艺里面有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就是干燥。”张秋华带领团队确定了一种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技术路线,终于在干燥工艺方面有了突破。随后,以此为核心技术出发点,研究定型了一条龙气凝胶产业化工艺技术,从而使特性气凝胶材料的生产更快捷更稳定,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不仅要从实验室里研究出来,更重要的是打磨成产线来大规模生产。2012年,埃力生计划新建规模庞大的气凝胶生产线,成功研发大规模产品线,所生产的气凝胶材料市场价格比美国进口便宜了约一半以上,并且在种类、应用温度范围等方面具显著优势。
气凝胶在国内产业化后,市场价格现已大幅下降到民用水平,各个产业领域开始尝试使用气凝胶材料。业内预测,气凝胶绝热材料未来将是一个千亿级产业。
虽然技术和产品以及公司都发展向好,张秋华的生活也有所改善,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技术指标越向上,研发就越艰难。但张秋华表示,会不断复盘再突破,把气凝胶做成一种经济实惠又好用的材料,做强中国气凝胶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