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平
1975年,工作后的我,依然保持着包书皮的习惯。凡是在书店购买的新书都要包个书皮,就是向朋友借本书看也要给它包个简单的书皮。儿子在整个小学期间的课本、作业本皮子都是我给他包的,他上大学去了,留在家里的课本去掉书皮,摆到书架上还是基本完好,从外观上看像新课本一样。
如今,每次到儿子家,当看到两个孙女的课本或作业本没包皮,我便给她们的课本、作业本包上皮,顺便把我童年喜爱包书皮的故事给她们讲讲,把我这爱好包书皮的传统发扬下去。
1965年至1969年,我在农二师共青团农场(现二师三十一团)上小学,包书皮这件事,留给我很深刻的记忆。刚入学的头两年,我不会包书皮,完全依赖父母。大概从三年级开始,看到同学们都在包书皮,我便开始学着给小画书、课本、作业本及小说等包书皮。那时,我们用来包书皮的纸种类繁多:有报纸、牛皮纸、画报、旧挂历等等。
喜欢包书皮的我,得到了父亲的指点。父亲说:“儿子,你都上三年级了,包书皮总不能稀里糊涂,很不规范。”我说,包上纸不就行了嘛。父亲和蔼地说:“听好了,首先要准备好看耐磨的纸,还有尺子、小刀、铅笔、剪刀,根据书的形状,裹上书皮后,用右手大拇指沿书的四周压出轮廓,留够折边的纸,这样,不会浪费纸。”父亲取出书,示范起来,先对封皮进行剪裁,再对折、压书脊印、折出清晰线,继续剪口、内折,包长短边。对折的部分用胶水粘住,使书和皮不易分离,书皮包好后,写上年级、名字,才算结束。
经过父亲的细心指导,我将包书皮的基本方法烂熟于心。后来,我又尝试着包带角的书皮,防水的塑料书皮。随着包书皮的材料多起来,报纸、牛皮纸基本被淘汰了。现在,超市里有卖非常精致的书皮,也不贵,但是我依然喜欢自己包书皮。
退休后的我,闲着没事就翻看书架上的书,感到最亲近的就是那些用各类纸包的书籍,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都是父亲当年用牛皮纸包的书皮,其他有关专业技术、美术、京剧曲谱等书籍多是用报纸、画报之类包的。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每一本书。
本版插画均由石磊/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