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1日电 题:奋楫前沿的“追光人”——记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周朴
贾朝星、张照星、李晓明
午夜时分,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研究员周朴带着课题组成员走出实验室,脸上难掩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闭关”试验,他们的研究成果“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器”再次实现突破。
2021年底,这项研究以1%的低量子亏损入选年度“全球光学重要进展”,提出了解决低量子亏损光纤激光输出功率提升技术瓶颈的有效方案。不到半年,技术指标再次实现突破。
20多年里,每一次突破都是周朴“追光之旅”的成果。
“一路高光”是他“追光之旅”的名片
2001年,周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就读光电工程专业。2005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06年被推荐提前攻博,2009年全优通过博士答辩。
读博期间,周朴开始探索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研究,当时国内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尚未起步,国外也处于初探阶段。
周朴下定决心填补这项“空白”。他从数千篇外文文献中归结出30多种可行技术方案,将方案分为5类逐一建模定型验证,历时一年多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他还提出了相干合成光束质量的评价标准,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后来被列入国家标准。
这些年来,周朴所在课题组的科研成果曾多次入选科技领域重要进展。2014年,他们研制的百瓦级随机光纤激光器入选“全球光学重要进展”。此前,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分别于2010、2012年入选“中国光学重要成果”(现更名为“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一路拼搏”是他“追光之旅”的姿态
追光之路纵崎岖,越是艰险越向前。留校任教后不久,周朴所在课题组接到一项攻关任务,要在一年时间里,向千瓦级激光系统发起冲击。
周朴向来不惧难,带着课题组开启“711”工作模式,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
课题组成员马阎星回顾这段经历时说:“当时我们的材料工艺还跟不上,为了找到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的元器件,我们跑遍了长三角、珠三角有关厂家。周朴更是把上百个器件的性能参数熟记于心,努力实现系统设计最优化运用。”
经过无数次实验,饱尝失败、迷茫、困惑之后,2010年底,课题组终于运用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瓦级高功率输出。
实现这项重大创新后,周朴又带领课题组朝着解决单纤激光的“非线性效应”这一世界性难题进军,实现单纤最高功率输出。
近年来,周朴在重大项目中担任副总设计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带领课题组实现400束规模光纤激光合成;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获军队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入选多项领军人才计划。
“采光剖璞”是他“追光之旅”的心愿
周朴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通俗讲就是把多束光聚在一起,共同形成巨大穿透力。在科研攻关中,周朴也带动了身边一批优秀年轻人,他的课题组成员都成为了光纤激光领域的重要专家,与他一起参与项目攻关的年轻同事都已成长为技术骨干。
“受惠最多”的,还是周朴的学生们。在周朴参与指导的研究生中,有3人获得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国家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3名博士毕业生入选国家“博新计划”。
周朴荣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优秀导师奖,负责的光纤激光方向获评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他还担任5个行业公认的高水平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主席)、4本行业公认的高水平期刊编委(副主编)和30余本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奋楫前沿,创新不止。2018年12月,在学院组织的首批文职人员宣誓仪式上,周朴作为代表发言。他用非洲马拉河畔的带头角马来比喻首批转改人员率先完成“飞跃”,正如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