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为近视干预研究提供新思路

时间:2022-06-13 08:47:22 |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雄里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一类特殊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科学进展》。

近视是一种普遍的视觉疾患,其发病率不断攀升,已累及全世界1/3的人口。近视机制研究是建立有效防控策略的基础。21世纪初,ipRGC的发现被《科学》 杂志评为2002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这类细胞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特殊的一类,它们作为输出神经元,将光感受器信号向视中枢传递。不仅如此,ipRGC还表达一种特有的视色素——视黑质而本身对光敏感,故称为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杨雄里指导下,该团队研究员翁史钧和钟咏梅基于形觉剥夺的小鼠近视模型,应用多学科技术,对ipRGC在小鼠的屈光发育及近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实验表明,以免疫毒素选择性损毁小鼠ipRGC,或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将其特异激活,使发育中的小鼠分别出现显著的近视性或远视性屈光偏移。进一步的实验显示,ipRGC所含的视黑质信号及常规光感受器信号,分别通过调制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影响眼球的发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形觉剥夺眼ipRGC的视黑质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介导的光反应幅度均出现上调,而将视黑质敲除,或将小鼠饲养于480 纳米波长光(视黑质的最大激发波长)环境中,造成视黑质激活程度的下调后,形觉剥夺诱导近视的效应显著减小。

这项工作首次清楚地阐明了ipRGC在眼球发育及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近视干预策略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张双虎 黄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m902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