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6月9日发表题为《“去全球化”并非不可避免》的文章,作者为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和国际贸易情报咨询公司贸易政策顾问尼古拉斯·科勒-铃木。文章认为,支撑全球贸易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剧变,当前的动荡无疑有可能改变全球经济,但全球经济一体化仍在继续,尽管正在放缓和改变。全文摘编如下:
在贸易官员齐聚日内瓦湖畔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推迟已久的第12次部长级会议之际,一场完美风暴正在多边贸易体系中酝酿。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战争的累积效应引发旷日持久的供应链中断、全球粮食短缺和能源价格飙升。
全球化仍在继续
由于国际贸易出现的这些“故障”,一些人宣布全球化时代的结束。贝莱德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和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等政商界领导人,正在质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途。
他们预言,企业和政府为应对当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将使世界经济“去全球化”。例如,在需要使用前才对原材料进行跨境转移的“准时制”价值链的商业做法,可能转向一种强调保持大规模库存以防范供应链中断的“以防万一”模式。
大批出口汽车在港口集结等待装船(资料图片)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全球化唱衰者表示怀疑。目前,有证据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仍在继续,尽管它在放缓、发生变化。这种演变意味着,随着价值链适应新的现实,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传统衡量标准正变得过时。
例如,全球化的一个历史指标是商品贸易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该指标衡量的是国际货物贸易在经济体中的相对重要性。这一比率已经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峰值滑落,这表明全球化确实处于后退中。
然而在过去15年中,在跨境数字网络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服务贸易与全球GDP的比率有了提高。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例如孟加拉国和越南)仍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其他因素也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将继续下去。例如,全球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绝对数额仍在稳步增长,甚至连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日益不和的地缘政治对手之间的双边贸易,在面临贸易战和疫情的情况下继续创出新高。从短期来看,商业现实和政治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关于“脱钩”的讨论多半发生在政策规划室内,而不是企业董事会上。
需管控新“断层线”
这并不是为了证明遏制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的政治选择将不会产生后果,当前,“去全球化”与其说是一种实践,倒不如说是一项原则。尽管如此,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化进程显然正受到新的“断层线”(即大国竞争、数字转型、贫富不均、疫情影响及气候变化)的压力。鉴于这些新挑战,WTO成员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去全球化”言论成为现实。
当前的动荡无疑有改变全球经济的可能。或许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崛起和俄乌冲突正在导致支持全球贸易的地缘政治结构经历显著变化。尽管俄罗斯可能很快被边缘化,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对抗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国际政治中最具决定性的特征。然而,这种不和将因为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重大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合作的事实而得到缓和,因此双方将不得不继续对话。
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不断加剧的社会经济混乱和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各国还需要正视全球化回报分配不均的问题,并拿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
持续全球化造成的许多隐患,要求公司和政府对国际贸易风险重新定价。它们还对贸易体系构成新的挑战,后者当初主要是为应对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而建立的。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来,多边秩序必须学会应对“防范主义”(即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希望限制他们参与全球经济的风险敞口)的影响。
这就是WTO成员能够而且必须介入的领域。目前,多边贸易体系仍是全球化经济的支柱。当然,如果多边贸易规则无法得到更新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各国可能会越来越依赖扩大的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但这种碎片化带来的经济低效率将让WTO所有成员的状况变得更糟,并对最贫困国家造成最严重的伤害。
管控全球化新的“断层线”将是一项挑战,WTO成员必须站出来面对这一挑战。不作为的后果是可怕的:如果WTO成员不能迅速采取行动,“去全球化”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