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十多万份水稻基因资源中进行逐一分拣,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节水抗旱稻之父”罗利军和团队研发的节水抗旱稻在节水50%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700-750公斤,极大地激发了我国超级稻的高产潜力。目前,节水抗旱稻在多个省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万亩,并已推广到“一带一路”国家。深耕科研,让沙漠变粮仓成为可能,向为端牢中国饭碗而奋斗的农业科研人员致敬!
【责任编辑:许聃】
在二十多万份水稻基因资源中进行逐一分拣,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节水抗旱稻之父”罗利军和团队研发的节水抗旱稻在节水50%的情况下,亩产达到了700-750公斤,极大地激发了我国超级稻的高产潜力。目前,节水抗旱稻在多个省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万亩,并已推广到“一带一路”国家。深耕科研,让沙漠变粮仓成为可能,向为端牢中国饭碗而奋斗的农业科研人员致敬!
【责任编辑:许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