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富饶的浙江省,不仅盛产上市实体公司,也盛产上市银行。除了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瑞丰银行,还在全国仅有的12家股份制银行中占有一席——浙商银行(601916.SH、02016.HK)。
2021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44.71亿元,同比增长14.19%;归属银行股东净利润126.48亿元,同比增长2.75%。
对于这份“成绩单”,该行在官微中做了如此评价:“稳”的态势在持续、“进”的力度在加大、“新”的动能在成长、“好”的因素在积累。
然而,细化各财务数据,浙商银行成长放缓,且多项资产质量指标出现恶化。
透过浙商银行的业务情况和财务数据,本文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1、该行的成长性怎么样?
2、该行的资产质量怎么样?
3、该行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什么水平?
/ 01 /
成长力放缓,稳定性欠佳
浙商银行的前身是中外合资的浙江商业银行,原由中国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和浙江国投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设立。后于2004年改革重组,更名为浙商银行,并蜕变成一家以浙江民营资金为控股主体的股份制商业行。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该行的前十大股东包括浙江省金融控股、旅行者汽车集团、横店集团、民生人寿、永利实业、恒逸集团等。
身处于经济发达、信贷繁荣的浙江省,浙商银行的规模扩张步伐较快。
2012年-2021年,其总资产从0.39万亿增长至2.29万亿,年复合增速21.7%;营收从104.22亿元增长至544.71亿元,年复合增速20.2%;归母净利润从40.26亿元增长至126.48亿元,年复合增速13.6%。
不过,具体到刚刚过去的2021年,浙商银行的成长力明显放缓。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浙商银行营收、归属净利润、扣非归属净利润分别增长14.19%、2.75%、1.38%。
如果和疫情前相比,不难发现,浙商银行的利润不升反降。2019年,该行归母净利润就已经达到129.25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当下的生产经营大环境已基本恢复正常,但浙商银行尚没有从疫情冲击中恢复过来。
拉长时间轴,浙商银行2021年不足3个点的利润增速,是除了2020年负增长之外,重组以来最慢。尤其自2017起,浙商银行不仅增长大幅减速,且在2017年-2021年间,呈现出上下颠簸的周期性成长状态。
进一步地,则要聚焦到银行赚钱的根基上:净息差和净利差上。
2021年浙商银行利息净收入419.52亿元,比上年增加48.57亿元,增长13.09%,营收占比77.02%;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07%和2.27%,比上年均上涨0.08个百分点。
净利差代表了银行资金来源成本与资金运用的收益之间的差额,相当于毛利率的概念;净息差衡量的是某时期内银行的生息资产赚取净利息收入的能力,相当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概念。净利差高的银行往往净息差也高。
图片来源:浙商银行财报近年来监管层引导银行不断加大减费让利的力度,助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均面临盈利管理压力,2021年浙商银行该两项指标皆有所进步,实属难得。
但纵向来看,浙商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常年处在波动状态;若横向对比同区域的宁波银行,后者2021年净利差、净息差分别为2.46%、2.21%。对于资金规模万亿级的银行来说,0.1个百分点的差距便会对收入、利润产生十亿级影响,是导致业绩变动的核心因素。
而在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这类体质独特的法人,看待角度其实和普通商业公司并无二致,比如成长性、收益水平等。
浙商银行整体增长的稳定性欠佳,且有停滞迹象,显然不符合成长股要求的跑的快、跳的远、前景阔等特点。
/ 02 /
不良贷款率连续五年上升
关注类贷款占比扩大
解读银行财报,和其他企业有很大不同。因为银行并不生产商品,它的收入一方面来自放贷款赚取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来自各种中间业务和金融服务等赚取非利息收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钱生钱”。
故而,我们在评价一家银行时,除了营收、利润、净息差、净利差等惯常指标,更应该从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迁徙率等入手,探究其资产质量。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206.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22亿元,不良贷款率1.53%,比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不良贷款165.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41亿元,不良贷款率1.88%,比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40.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7亿元,不良贷款率1.07%,比上年末上升0.35个百分点。
值得一说的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大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提升,但待2021年经济、消费等逐步恢复正常后,各银行不良贷款率随之也往下回落。
浙商银行这种逆势抬头的情况,比较少见。特别要指出的是,自2017年起,其不良贷款率五年不间断上涨,分别为1.15%、1.2%、1.37%、1.42%、1.53%。
此外,浙商银行2021年末关注贷款298.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0.13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22%,比上年末扩大0.48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37.77%上扬到48.07%。
通常情况下,不良率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应该是正相关。换句话说,关注类贷款是最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的,这意味着浙商银行存在不良贷款进一步扩大的潜在风险,后续资产质量承压。
与此同时,该行资本充足指标中的两大指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下降,资本补充压力加大。
不过,证监会在2022年4月28日批准了浙商银行的配股方案,届时有望带来资本充足率回升。
图源:浙商银行财报而从客观事实看,浙商银行曾多次因合规问题受到监管处罚。
最近的6月6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的处罚公告,浙商银行合肥分行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5项案由被罚款89.1万元,具体违法行为包括境内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统计有误、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未向账户管理系统中备案、未按规定识别代理人身份等。
而在2020年7月,因31项违规违法,浙商银行收到银保监会天价罚单,合计超过1.012亿元,另有7位员工被罚款或者给予警告。
初步统计,2020年至今,浙商银行累计被罚款金额在2亿元左右。
由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控能力与盈利紧密挂钩,也对其估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投资者难免对公司基本面存有疑虑,这也导致公司自2020年初,其股价一直处在波动下行通道中。
/ 03 /
股份行比拼
浙商银行处在什么水平?
和国有大行相比,股份行的市场化程度更高,综合化经营程度基本相当,但创利能力、资产质量相差较大。
由于广发银行与恒丰银行尚未上市,我们暂以10家上市行为对象,看看浙商银行处在一个什么地位。
1、市场认可度
从总市值与PB两个指标窥测市场认可度。截至6月17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PB分别为1.31、0.83和0.67,位列前三,对应的市值分别为10050亿元、2804亿元和4028亿元,可见资本市场对其的认可度较高。浙商银行PB为0.55,总市值710.4亿元,整体处在中间。
2、创利能力
财报显示,2021年10家上市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与光大银行五家银行的ROE(加权)均超过10%,其中,招商银行超过15%,创利能力遥遥领先;民生银行ROE不足7%,其余4家银行的ROE在8-10%之间,浙商银行则为9.83%。
3、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是银行最重要的风险指标和经营指标之一。财报显示,2021年10家上市股份制行中,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也是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1的银行,彰显其在风险方面格外谨慎,风控能力最强;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次之,略微高于1%;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为1.25%、1.39%;其余5家银行不良率都在1.5%之上,民生银行最高,达到1.79%。
浙商银行1.53%的不良贷款率,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37%,在同业比较中并不占优。
一般来讲,不良率较高的银行往往隐含大笔坏帐预期,即盈利缺陷,这恰恰是市场不愿意碰触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容易形成“价值陷阱”。
综合市场认可度、创利能力、不良贷款率几项来看,市场偏爱那些资本使用效率高,赚钱能力优秀,且经营稳健、风险低的企业。浙商银行整体处在行业中下水平,需要更加的积极进取,还要把控风险。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