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用贴息等工具撬动更多资金进入文旅业

时间:2022-07-27 20:45:41 | 来源:新京报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吉喆 摄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业遇冷。近日,央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以发挥多方力量,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通知》强调,要切实改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尽快恢复发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

其实早在2010年,多部门就曾出台过《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而后支持政策不断。目前来看,文旅行业主要依赖的融资方式还是间接融资,也就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资金支持。

但文化产业缺乏传统抵押物,知识产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偏多,这在现有的银行政策体系下很难获得资金。有银行曾尝试接受无形资产质押发放贷款,也只是零星的案例。文化类无形资产尚缺乏市场体系的有效支持,其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解决资产的估值和变现,例如怎样科学地评估版权价值、如何变现、出现坏账银行如何处置、处置渠道是什么等等。

除了资产的估值变现,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通知》提出,鼓励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降低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抵御疫情影响,通过创新产品等多种方式,完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供给体系。

贴息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一种做法,风险分担机制则可以帮助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现在北京等地都出台了文化产业风险补偿优惠政策,多数由财政出资(少数地方金融机构也出一部分资金)形成资金池,风险共担。

本次《通知》对金融如何支持文化和旅游业恢复发展提出要求,归根结底,还要看文化旅游业自身发展的景气度,发展趋势向好的话,相信金融机构会有更多信心、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目前来看,今年的“露营经济”、近期的新疆旅游热等,都说明文旅消费大幅增长的基础很好。另外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就是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云演出”“云展览”等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强势逆增长,抵消了传统文化产业受到的冲击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

金融机构要对文旅业的复苏甚至爆发有一个合理预期,同时创新金融工具,比如版权抵质押、资产支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及基于数字新基建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同时兼顾风险防范,目前金融业风险已有所预警,一个积极的方式就是行政部门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运用贴息贴保、“投贷奖”等政策工具,撬动更多资金进入文旅行业,这是目前最现实也最紧要的。

文旅行业自身也要提质增效,降低运营成本,自身有生命力、商业模式更清晰、管理更高效,资本才愿意来合作。

文/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魏鹏举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