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12条稳经济政策面面观(基层供给篇)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创新是其发展动力。在企业发展中,如何把有限的研发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投入?如何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更好促进创新?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5月底出台的《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运用专利导航帮助企业提高研发创新效率,支撑企业在困难条件下研发不断、创新不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引导服务机构对受困市场主体提供专利商标代理援助等公益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这些聚焦企业研发一线的政策,正在汇聚成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专利导航 创新出实招
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创新需要找准方向。《通知》要求,各地要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导航专项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在信息获取、合作对接、产品开发、风险规避等环节少走弯路、节约成本。这一政策出台不久,济南市一家企业在产品“出海”过程中便尝到了“甜头”。
“济南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提供的专利导航好比一场‘及时雨’,如今我们的产品已经安全无忧‘出海’了。”济南鼎点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鼎点数控)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6月,得知鼎点数控的一批产品即将出口至海外却还未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时,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济南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相关负责人心里咯噔一下。时间紧迫,在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后,济南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立即通过专利微导航服务,一方面通过大量的专利文献、数据为企业厘清现有技术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挖掘出30余件可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并抢在产品出口前,通过快速预审等绿色通道,实现了多件核心专利获得授权。“通过专利导航不仅帮助企业规避了潜在的风险,同时还为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上述负责人表示。
“近段时间以来,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技术改造提档升级,是开展针对性专利导航服务的一大重点。”济南市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主任王悦表示。目前,济南创新出台一系列专利导航政策,先行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市级专利导航共享平台,正在打通成果输出和企业运用的“最后一公里”,让公益性专利导航项目在更大程度上惠及产业链条上的众多企业。
服务基层 惠企有实效
在产业园区、田间地头,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工作有着迫切需求。此次政策调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各类平台力量,将知识产权服务向更基层延伸。《通知》提出丰富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强调各地要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受困市场主体提供专利商标代理援助等公益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安徽阜南县新村镇是知识产权服务深入基层的受益者之一。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新村镇的芦蒿口感清脆、芳香浓郁,颇受市场青睐。不过,长期以来农户零散种植,芦蒿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为破除这一发展困境,在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合肥市神州商标事务有限公司帮助该县提交了“新村芦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知识产权。”合肥市神州商标事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松杰表示,获准注册“新村芦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不仅芦蒿的品质进一步得到了市场认可,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目前新村镇芦蒿种植面积达1.6万亩,每年产值突破3亿元,为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不仅如此,工商注册涉农经营主体从20余家跃升至700余家。
《通知》同时提到,鼓励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共服务节点网店等载体发挥资源优势,对受困市场主体免费开放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工作。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等载体,推出更多网络精品课程,更好满足疫情环境下市场主体对培训的迫切需求。
扎根一线的知识产权政策为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本报记者 张彬彬)
(编辑: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