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小女孩注视“兔女郎”,暑期盲盒热潮背后谁忘了保护未成年人?

时间:2022-08-17 21:45:42 | 来源:新京报

近年来“盲盒”在市场上大火,凭借不确定性和惊喜感受到全年龄段消费者的追捧,而这种“花钱买运气”的消费热潮也让不少商家有空可钻……为了制造话题、推进产品更新速度,有些商家逐渐“放大”产品尺度,随之而来的是恐怖、色情的题材与造型,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而言,家长担心盲盒中出现的部分元素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未成年模仿玩偶“香艳”造型,家长担心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近日,贾宝女士向媒体反映,自己6岁的女儿趴在沙发上,将屁股高高翘起,“模仿”着两款盲盒玩偶的造型。贾女士注意到,两款玩偶一款是小丑造型,一款是牛仔造型,均趴在枕头上,翘起屁股,屁股上还顶着气球、仙人掌等装饰。

细问之下贾女士得知,这是女儿外婆带孩子去商场某潮玩店购买的盲盒,回来后孩子便一直在模仿玩偶的“睡姿”。贾女士认为,这种服饰和造型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该系列盲盒还包括一款头戴兔女郎发饰、身着黑色丝袜并翘起屁股的的玩偶,“香艳”的造型引来一些家长的质疑和担心,“这种造型服饰大人看了都会脸红,更别说孩子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贾女士提到的两款玩偶分别为“真心小丑”及“仙人掌牛仔”,另一款造型“香艳”的玩偶名为“派对兔女郎”。该系列正是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于7月发售的全新系列——Wendy梦境收藏家。

泡泡玛特该系列盲盒宣传语为“梦境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在另一个宇宙中,我们正在经历这些事情。”图/POPMART泡泡玛特微博截图

此次的“香艳”造型玩偶,并非泡泡玛特盲盒产品第一次因题材受到质疑。此前一款主打暗黑风格的“Skull Panda密林古堡”系列盲盒,也因其中含有幽灵、僵尸、恶魔等元素被不少家长评价容易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记者注意到,该系列产品虽然被部分家长质疑,但并不妨碍其成为爆款,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内,该系列盲盒仅一个月内销量就达4000+。

小女孩注视“兔女郎”玩偶,盲盒前未放置提示牌

随着盲盒潮玩类产品火热,题材、造型等问题频频引发质疑,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而言,家长担心一些含有恐怖、色情元素的产品会影响孩子成长。8月1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某商场地下二层的泡泡玛特门店,正值暑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选购心仪的玩偶。

正值暑假,不少孩子在泡泡玛特门店选购心仪的玩偶。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摄

门店外,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家长,并向其展示了“Wendy梦境收藏家系列”图片。受访者张女士认为,这样的设计“太过了”,不会让孩子购买该系列盲盒,“对于孩子来说每个玩偶都是惊喜,但对于家长而言,盲盒开出这样的‘不雅玩偶’是一种‘惊吓’。”另一受访者胡先生则认为,这样的玩偶会给孩子造成未成年人理解偏差,“如果孩子模仿玩偶的着装和动作,这不就成了‘性引导’吗?”

门店内,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Wendy梦境收藏家系列并未进行售卖,且无样品展示。导购员称,该系列商品目前缺货,当被问及为何没有展示品时,导购员并未答复。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留意到,店内盲盒产品包装上均标有“包装内含小零件,请勿吞食”“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以及“本产品仅供15岁及以上人士使用”字样。曾被部分家长质疑的Skull Panda系列货架前,特别放置了“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购买商品”的提示牌。

左侧为“宇航兔女郎-黑美”,右侧为身穿黑色丝袜的“达斯鼠女郎”玩偶。 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摄

在Skull Panda系列另一侧的货架上,记者发现名为“COOLABO宇宙朋友”系列盲盒中,出现了身穿高开衩泳装、黑色丝袜,脚踩高跟鞋的“达斯鼠女郎”玩偶,该系列隐藏款则为同样造型,但表情妩媚的“骑士兔女郎”。据了解,该系列包括隐藏款在内共有10款,其中3款均被命名为“兔女郎”。

COOLABO宇宙朋友全系列及“骑士兔女郎”隐藏款玩偶。 图/泡泡玛特抽盒机小程序截图

在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李先生眼中,无论是“COOLABO宇宙朋友系列”还是“Wendy梦境收藏家系列”,除造型不妥外,命名也成问题。“‘兔女郎’一词由美国《花花公子》杂志所创,如果被正在咿呀学语的孩子问起什么是‘兔女郎’,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难以解释。”

资料显示,《花花公子》创刊人休·海夫纳(Hugh Hefner)在谈论“兔女郎”一词时曾公开表示,“我认为兔子有种幽默的性暗示。”

一名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在注视着COOLABO宇宙朋友系列玩偶。 图/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于梦儿摄

探访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COOLABO宇宙朋友系列盲盒前并未放置任何提示牌,一名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在注视着该系列玩偶。

针对盲盒“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相关政策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盲盒潮玩类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适合15岁及以上人士使用”等字样,更像是商家的“免责条款”,一旦有消费者质疑产品不适合未成年人,商家便辩称已在包装上进行明示。因此,应当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建立严格强制性标准,在线下线上销售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对违反者进行严厉惩处。这样既能为企业划定红线,也能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避免流于形式。

事实上,针对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及盲盒市场乱象,我国已出台相关规定。

8月16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指出,鼓励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

今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5月,江西省赣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赣州市盲盒生产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得向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郑炫律师指出,“盲盒”玩偶,从产品的分类上来看,具有玩具的属性。新颖的造型和卡通形象更容易吸引未成年人注意。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在盲盒产品销售中,制定针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强制性销售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载明: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从企业角度来看,在经营过程中,除了应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标注明示之外,还应在销售时针对所售产品是否适合未成年人使用,做到合理的提示。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购买此类产品的监督和引导,避免由此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除完善法律制度外,盲盒潮玩企业必须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作为产品生产企业有责任向社会提供符合正确价值理念的商品,不应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产品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李铮

校对 柳宝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