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天经常给学生讲授保护黑嘴鸥的知识。
盘锦是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最大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誉为中国“黑嘴鸥之乡”,今年已经72岁的刘德天和志愿者30年如一日地宣传守护,让50余万亩黑嘴鸥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黑嘴鸥数量也从最初被发现时的1200只增加到1万多只。
从1991年,刘德天组织起黑嘴鸥动物保护协会,经过30年发展,协会也从成立之初的47人发展到4万多人。刘德天获环保部“地球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等环保奖项。
1989年,在盘锦市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发现两个黑嘴鸥鸟巢,其间,统计到黑嘴鸥成鸟1200只、繁殖巢310多个。当时估计全球的黑嘴鸥种群数量不足2000只。
1990年5月,当时作为媒体人的刘德天与英国鸥类专家梅伟义博士带领的中外专家考察团来到了双台子河口湿地,看到黑嘴鸥在大片大片的用碱蓬草搭成的鸟巢里栖息时,他们惊呆了,原来这就是黑嘴鸥的繁殖地。刘德天当时特别激动,随即就连续写了几篇重要的报道。
“当时这些鸟类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对我触动特别大,”刘德天说,“总觉得这么重要的一件事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宣传,我要行动起来,一定要亲身地去保护这些珍贵的鸟类,毕竟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刘德天说。于是在1991年,黑嘴鸥保护协会正式成立。
在盘锦南小河湿地,刘德天和志愿者们迈出了生态保护的第一步。这里虽然只有2.8平方公里,却生存着全球80%的黑嘴鸥。为防止南小河湿地遭到破坏,刘德天与他的团队四方奔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生态问题。在他的努力下,不仅南小河湿地保住了,盘锦50多万亩湿地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万事开头难,刘德天在创会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而最大的阻力就是资金周转方面。“可以说在经费上是最困难的,我还记得第一笔花销是为了黑嘴鸥保护协会的成立大会。当时我买了一些笔、纸,还有茶水等物品,共计花了36.7元,而我当时的月工资也只有100多元,基本花光了。”
协会从成立之初的47人,现在已经发展到4万多人,这中间的苦楚只有刘德天自己心里最清楚。而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增强了环保意识,让更多的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观念,接受绿色环境教育。
为保护黑嘴鸥,刘德天和志愿者不断献言献策,为保护黑嘴鸥奔走呼吁,盘锦市政府从1993年就专门安排410万元试验性地建设了人工繁殖岛,2004年成立南小河管理站,建设总面积为9100亩的繁殖区,逐步升级对黑嘴鸥的保护。
30多年来,呵护黑嘴鸥已成为盘锦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保住黑嘴鸥栖息地50余万亩,使黑嘴鸥数量由1990年的1200只增加到2015年的11000只。他创立的黑嘴鸥保护协会,入选了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刘德天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环保意识。为了将环保精神传承下去,刘德天与多家中小学合作成立了观鸟环保兴趣班。
72岁的刘德天守护黑嘴鸥30年,曾获“地球奖”“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等环保奖项,有“黑嘴鸥之父”之称。他说:“希望我的后代将这个接力棒接过去,世世代代保护绿水青山。”
对话刘德天
大自然是一本书 我们要读懂它
记者:您为什么致力于保护黑嘴鸥30多年?
刘德天:黑嘴鸥是濒危物种,珍贵、稀有、濒临灭绝。地球上有一个生态网,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网上的结,任何一个结的消亡都会对这个网造成破坏。黑嘴鸥就是这个网上的一个结。
记者:您和志愿者为保护黑嘴鸥奔走30多年,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刘德天:大自然是一本书,我们要读懂它。用心来读,读懂大自然的意思,增进友情。
记者:如何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帮助保护黑嘴鸥?
刘德天:通过挖掘黑嘴鸥身上的文化元素,唤起人们对珍稀鸟类的关注。近几年在民俗学者的帮助下,我收集许多有关黑嘴鸥的故事,并逐渐确定黑嘴鸥寓意“吉祥”的文化标签,能让更多人了解黑嘴鸥并形成保护它们的愿望。
辽沈晚报特派盘锦记者徐刚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