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刘震云 1958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著名作家、编剧。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创作有《一地鸡毛》《手机》《我叫刘跃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众多备受读者喜爱的作品。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黎红玲
你问我答
这里有直达名家名人的快速通道,汇集提炼大家的各种关心关切,让你从作品之外了解他们和他们的创作经历,你若问,他就答。
1
黎红玲:作为一个知名作家,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刘震云:我只是一个初学的写作者。如果谈及写作,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所以写完《一地鸡毛》,我不会写“一地鸭毛”“一地鹅毛”。而是会重新调整方向,开始一个全新的、会让我“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写作。当然,每换一个方向,都会留下不足,但是那会为下一步作品埋下伏笔。
2
黎红玲:您是一个高产的作家,这些作品的产生一定和您的多方面体验生活有关系吧?
刘震云:文学的底色一定是哲学、思想和认识。我并不是非常赞同作家每一部作品都要体验生活,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扑面而来的。文学是对生活细节的反映和描绘,但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文学在描写时加入了作者独到的思考,即支撑书的一种力量。刚开始写作,我特别喜欢把事儿往深刻里说,但这恰恰证明了自己没到达深刻的阶段。就像登山一样,没到山顶时说的都是山顶的风景如何美,到了山顶说的都是山下的鸡鸣和炊烟。所以,在我看来,对一个作者来说,比缺生活更重要的是缺思想、缺力量。
3
黎红玲:您是怎么看待阅读的?
刘震云:阅读的价值,就在于提升人生的深度和高度:我们通过读书,对这个世界保持不同的认识。只有与别人有不同的认识,才会有深度和高度。
4
黎红玲:您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刘震云:不写作的时候,我喜欢到外面走一走,看来来往往的人,感受每个地方不同的文化。但是最爱的还是回到我的故乡,命运真是神奇,当年“全村最笨”的我,原本想通过当兵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结果复员回家,先是当塔铺中学的乡村教师代课,而后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北大毕业后,我进入《农民日报》工作,定居北京,有了铁饭碗的工作,变成了城里人,拿到北京户口本,分到了房子,成家立业,也生了女儿,女儿的名字也与家乡河南有关,因为雨少旱灾多,我希望祈祷家乡风调雨顺,特意为女儿取名为“雨霖”。我离开了家乡,但我和我的作品,又不断回到家乡。这时的回去,和过去的离开又不一样。兜兜转转,现在我知道故乡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