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战略咨询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团队最新完成的《智库双螺旋法理论》研究成果透露,中国智库建设正在从专业化向科学化、学科化迈进,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不断提升决策咨询的质量水平。
由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智库建设理论研讨会9月25日在北京开幕,潘教峰团队成果专著《智库双螺旋法理论》《智库双螺旋法应用》(一、二)在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智库双螺旋法理论》称,最近十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快速发展,智库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普遍认同,智库的活跃度、影响力日益显现,当前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发展。尤其自2015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中国的智库建设成效更加明显,对中国智库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潘教峰团队认为,21世纪中叶,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格局的复杂变化,迫切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为国家决策和治理出思想、出方案、出人才。因此,他们在《智库双螺旋法理论》中提出,中国智库建设未来发展重点可在智库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智库的学科化建构、智库的人才培养等三个方向上着力推进。
智库理论方法创新方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为中国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和解决方案,这就需要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智库理论方法,形成智库研究的中国方法和中国学派。
智库学科化建构方面,中国智库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更需要面向学科化的转型发展。中国智库界和学术界应当共同推动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立,并通过该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为智库建设提供学科基础、理论支撑和方法论创新。
智库人才培养方面,智库人才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知识、较强综合能力和宽阔视野,并熟悉政策与决策事务,能够以智库研究为基础推进广泛的政策咨询和讨论。同时,智库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也能够为智库人才培养提供学科基础和平台。
潘教峰总结表示,最新发布的《智库双螺旋法理论》,旨在为智库研究实践提供一套方法论和可操作化工具,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