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吴晓求金融的使命不在于复制历史,而在于关注未来,希望以下吴晓求金融的使命不在于复制历史,而在于关注未来的内容对您有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11月10日,在2022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如下图所示)提出,金融的使命不在于复制历史,而在于关注未来。他从“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金融的作用”三个层面分别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的作用”这一演讲主题。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 图/主办方提供“我们知道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新增的财富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吴晓求认为,中国经济要进入现代化的关键就在于,必须要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产业迭代。因此,基于科技进步的产业迭代,是未来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先导力量。
“如果金融没有创新、没有结构性变革,只是传统金融占主导地位,新技术运用到新产业的转变速度和效率会非常低的。”他以上世纪80年代“美日之争”为例,进一步解释“美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为什么能够大幅度超越了日本?实际上,彼时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竞争力差不多,后来(日本被美国)大幅度超越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的作用。”
因此,在吴晓求看来,硅谷的成功与其说是科技和产业结合的成功,不如说是金融创新的成功,没有金融创新的成功,就没有硅谷(的成功)。“大家只看到高科技,没看到金融在其中所起的黏合剂的作用、起着分散风险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金融面临重大改革”,吴晓求提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金融必须承担起重大的责任,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科技升级和产业迭代。“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代表未来的实体经济,这非常重要。”对于后者,他强调道。此外,对于当前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他认为,这也是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内涵。
“金融的使命不在于复制历史,不在于关注今天,而在于关注未来。如果金融只是复制传统、复制历史,那这个国家的金融是没有进展的;(反之)如果金融发生的转型是关注未来,(那么)这个国家的金融不得了,它的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会非常快。”他说道。
在吴晓求的眼中,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科技,而不在于其他,这需要金融来助力。“所以各种(创新的)金融业态会出现,从风险投资开始,到天使、PE/VC(即股权投资与创业投资),再到各种私募、并购等等金融业态,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
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中国式现代化还有一个基本元素就是金融的现代化。“如果金融是传统的,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我觉得恐怕不完整。”
与此同时,金融还必须要做到普惠性。吴晓求认为,一个缺乏普惠性的金融,是难以将其认定为现代化的金融。“如果只是在为富人、大企业服务,忽略了小微企业的需求、忽略了中低收入阶层的财富管理需求,你说这个金融是个现代金融?我不认为,这仍然是一个传统金融。”
为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吴晓求提出中国金融“要推动市场化改革、完成综合金融结构转型”“科技水平要大幅度提高”及“坚持开放和国际化”。
其中关于推动市场化改革、完成综合金融结构转型,在发言中,吴晓求现场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商业银行在中国市场上定价如此之低,3-4倍市盈率,0.5倍左右的市净率?”在他看来,这表示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迫在眉睫。
“我们的金融结构太老了。我倒不太关注金融机构的分布,我关注金融的功能结构。你是什么机构没关系,但是你的功能要转型。虽然传统商业银行当然是存款、贷款等等,这是它的传统业务,但是现代商业银行应有新的功能,例如财富管理,如果不理解这条,还是传统的利差收益阶段,实际上就没有竞争力,因为它的定价会很低。”他说。
除了功能转型外,吴晓求认为,商业银行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样非常重要。“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面的扩展,这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涵”。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