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大疆的行业应用布局实践中迭代与平民化路线,希望以下大疆的行业应用布局实践中迭代与平民化路线的内容对您有用。
2013年,几名电网工程师第一次尝试操控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他们发现,无人机正是团队苦苦寻找多年,可以代替人工穿越崇山、攀爬高塔的那个工具,效果比地面用照相机和望远镜要好的多。
电网工程师们使用的是当年大疆发布的精灵无人机,那是一款消费级无人机,其实还无法充分解决电力巡检的核心需求,但这次尝试却让大疆团队发现,原来无人机不仅仅可以用来帮助人们享受航拍带来的飞行及创作乐趣,还可以被很多行业人士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无人机作为一个工具,有机会为改变传统行业贡献力量,解决行业之痛。在一些救援场景中,消防员将红外相机装载到无人机上,让其代替自己深入险情,获取现场信息,搜寻受困人员……在这里,无人机的作用关乎生命,其中的社会价值和对生命的尊重,或许是大疆下决心要做行业无人机的重要原因,比起仅仅充当“空中之眼”,无人机可以实现的功能其实可以更多,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更强大。
图源:大疆行业无人机的迭代需要深入行业
在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上,大疆占了70%的市场份额,尤其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实现了“自由翱翔”,但相比之下,其布局行业应用市场依旧面临诸多挑战。很多行业场景更复杂,同时存在许多作业“痛点”,无人机作为生产力工具,其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产品规格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比如前面提到的电力巡检,携带数公斤的设备沿着管线跋山涉水徒步巡查,是电网工程师几十年的工作模式,当无人机代替巡检人员去勘查线路,发现隐患,它必须具备怎样的飞行性能和技术实力才能保证其采集的数据是及时有效,只有实际操作它的电网工程师们最清楚,这就意味着要做好行业无人机就无法闭门造车,必须要深入行业应用一线,真正的理解行业痛点,才能解决行业的问题。
据了解,大疆团队通过与电网工程师一起实地交流和探讨,根据电网工程师的实际使用建议去做功能优化,比如,为了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完成多重任务的便携性问题,不断改善无人机的工业防护能力和荷载能力等,而无人化和全自动化是大疆计划与电网工程师们共同攻克的下一个目标。
另一个大疆深入一线的行业是应急救援领域,最早也可追溯至2015年尼泊尔地震。起初也是一架消费无人机充当“空中之眼”,随后,大疆与合作伙伴一次次跟随消防指战员深入救援一线,发现无人机技术原来可以为这个行业解决更多实际问题。2016年,消防救援队首次在化工爆炸事故中使用了无人机热成像技术,从空中监控事故现场,完成救援辅助工作; 2019年响水 “3.21”化工厂爆炸,大疆行业应用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支援,利用经纬M200系列行业无人机的热成像、变焦相机、建模等技术,辅助现场救援指挥作战,危险探测以及灾害评估等工作。2020年,大疆汇集全国合作伙伴力量,共同成立了大疆应急联盟组织,在2021年“7.20”河南特大暴雨灾害救援现场,完成了联盟成立后一次最大规模的集结行动。大疆联动协同应急联盟成员、生态合作伙伴等42支队伍,在灾区连续作业2000余架次,使用可见光、红外热成像技术,空地信息协同、建模、多负载更换等功能优势,协助救援力量开展灾情侦察、喊话疏导、夜间照明、人员搜救、物资抛投、防疫消杀等工作,为救援争取了时间。
图源:大疆相比之下,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更多以技术、产品创新作为驱动,通过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来扩大市场份额,而从实践中迭代技术,是更适合行业无人机作为一款生产力工具,不断发展的“需求驱动模式”,就像早期人类掌握石器技术一样,最初只是用石头砸开坚硬的坚果,而伴随着无数次实践,能够解决更多需求的复杂石器工具逐渐出现,很多伟大的科学与技术也正是在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平凡实践中发明和发展起来的。
走“平民化”路线实现更广泛的行业应用
国内无人机在行业领域的应用已经发展了几年,除了电力巡检、应急救援,主要应用领域还有水利应用、农药喷洒、航空测绘、国土资源、物流运输、医疗急救等,这些场景关乎国计民生。但整体看来,我国行业无人机应用依旧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B端产品的门槛很高,一方面是技术门槛,围绕某一个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另一方面是准入门槛,比如测绘行业,不仅需要输出二维地图,还要会人工3D建模,外行人难以轻易介入。
同时,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场景还未完全呈现在人们视野,伴随行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行业对于无人机的需求一定也会提升和开发,二者是在实践中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实践”本身似乎没有捷径可走。在大疆对行业无人机的布局中,“平民化”一词被反复提及,这也被业界视为通过广泛增加实践数据,来加速无人机技术迭代,从而助力行业级无人机在应用领域不断深化,广度上不断扩大的策略,也是推动科技普惠的重要体现。
在“平民化”理念下,大疆并没有选择针对不同的行业场景做定制化内容,而是在沿用长期积累的底层技术逻辑基础上,做可以实现大部分行业功能、具备综合学科能力的无人机产品,不做定制,就意味着当用户拿到产品的时候,其实可以操作其参与到多个行业场景的应用中去,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而大疆每推出一款产品,在规模化之前都需要投入几千台的样机用于研发测试,核心为了确保这个综合功能的无人机可以高效稳定地解决行业问题。
图源:大疆除了价格平民化,我们发现,大疆提供的行业无人机解决方案,技术的操作门槛降低了,简单易学,同时在应用端也实现了“破圈”。比如,测绘本身是一个专业化门槛很高的行业,但大疆的测绘解决方案,可以让许多普通人完成专业化测绘。大疆行业应用产品解决方案经理邓凯强称:“在大疆发起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大赛’中,收到了上百份作品,其中不乏没有测绘背景的普通用户,用大疆无人机通过两天的外业飞行完成了3千多公里的苍岭古道数字化,无人机输出的3D模型清晰易懂,效率和效果兼具。”
具备综合学科能力的大疆无人机,可以被用户拿来做测绘,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危情救援中。据了解,在大疆应急联盟中也遍布着大量“非专业”志愿者,他们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无人机工具,自发地参与到危情救援中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疆高级战略总监、新闻发言人张晓楠表示:“只有让更多从业者拥有更加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才能产生普遍的社会价值。”大疆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惠民,但在这个大的社会目标下,大疆更愿意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电动螺丝刀”,不是关键设备,却能提升行业效率,也正如无人机在行业领域翱翔,一切从行业出发,一切为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