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硅谷裁员刺激了谁?,希望以下硅谷裁员刺激了谁?的内容对您有用。
今年我见了很多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基层员工,他们对工作环境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对裁员有强烈的危机感,但也表达着希望。
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希望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已经出国工作的朋友和前同事。硅谷的互联网大厂没有35岁歧视,也没有996,年薪几十万美金,还可以享受独栋大House和西海岸的阳光沙滩。工作舒适度比国内互联网大厂高了好几个层级,阻碍他们立刻行动的因素不过是还没安顿好的家庭,但至少可以作为如果明年国内工作环境变得更差的一种备选方案。
另一个是他们对于互联网新机会的预判。尽管很多人早年是误打误撞进入互联网行业,但见证了一轮又一轮互联网造富神话之后,大家都明白了如何成为“风口上的猪”:押注一个可能会崛起的领域,加入该领域处于头部的创业公司。实际上,国内互联网行业已经好几年没有诞生新的风口行业,但很多人还是更愿意相信这是由于疫情和宏观环境导致的,明年很可能就有新的风口诞生——有人笃定这个风口是VR和元宇宙,因为罗永浩加入了;还有人觉得多花点时间找,总能找到。
一年裁员13万人之后,硅谷给了这些满怀希望的国内大厂员工们当头一棒:互联网不仅仅是在国内遭遇增长瓶颈,而是普遍意义上的增长瓶颈。它未必代表硅谷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时代结束,但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确实走到了尽头。
就以被很多人当成新风口的元宇宙来说,它的增长潜力已经被全球互联网巨头之一的Facebook验证。
为了讲元宇宙的故事,Facebook母公司去年已经改名Meta,但在今年亏损94亿美元之后,元宇宙业务没有为Meta贡献任何实质性的产出。比如,Meta旗下虚拟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希望构建起一个虚拟空间,让用户使用自己虚拟形象和全球各地用户社交、旅行和娱乐。用户对这个产品反应非常平淡,很多人在使用一个月之后便流失。The Verge的报道显示,Horizon Worlds今年设定的目标是年底达到50万月活用户,目前的实际月活用户仅有20万,比年初的数据还有较大幅度下滑。
和元宇宙带来的想象力相比,TikTok给Facebook用户和广告营收带来的分流压力更为实在。Meta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Meta营收为277.14亿美元,与同比下降4%,净利润为43.95亿美元,同比下降52%。其中,广告收入为272.3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8%。Meta依然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用户对元宇宙不感兴趣?
这还要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改变说起。
任何一种新技术,能够快速被应用并且改变未来的社会生活,除了其包含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解决人们最紧迫的需求,互联网也不例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在大众群体中普及,主要解决了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三大需求,即社交、信息分发和交易撮合。互联网技术给这三大需求带来的改变是摧毁式的,这恰恰成就了互联网公司的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三巨头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以及中国互联网早期的三巨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都是切中了这三大需求。
即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给社会生活的改变依然围绕社交、信息分发和交易撮合展开。除了算法推荐给信息分发带来的变革以及短视频平台涌现之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量主要集中在即时交易上——手机让交易更灵活,Uber、滴滴、美团等新型交易平台诞生。此外,全球和国内市场都还存在一些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平台,解决了职场社交、影视内容分发等更细分的需求。
互联网发展史就是从解决大众群体社交、信息分发和交易撮合需求到解决某些特定人群特定需求的过程,当用户紧迫的需求都被解决了,互联网就只剩下空洞的资本故事而失去了想象空间。
这就可以理解坐拥近30亿日活用户、每年投入百亿美元的Meta为何做不起来元宇宙了:它只是个资本故事,并不是真实的用户需求,哪怕是特定人群的细分需求都不是——即使用户会被包装华丽的资本故事吸引进来,但他们终究还是会流失。
除了Meta之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等其他硅谷互联网巨头同样很多年没有成长起来的创新业务,并没有比国内互联网巨头好到哪儿去。
虽然硅谷互联网巨头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但用户规模终究是有天花板的。如今,Facebook等产品的用户规模已经有了见顶的迹象,用户规模增长带来的营收增长也开始失速,再叠加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今年Meta、Alphabet、亚马逊的业绩均出现营收未达预期、净利润下滑的情况。
扎克伯格在裁员信里说,在疫情爆发之初,世界迅速向线上转移,许多人预测增长将会一直持续,哪怕是疫情结束。他也持同样的看法,因此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预期的方式发展。不仅电商回归了以往的趋势,而且宏观经济低迷、竞争加剧和广告主的丢失都导致Meta营收远低于预期。
增长乏力之下,硅谷互联网公司同样选择通过裁员、削减福利等方式降本提效,算上亚马逊裁撤的仓库人员,三家公司今年的裁员规模已超过10万人。
国内互联网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裁员潮被很多人当作是不利宏观环境影响下的应激反应,那么硅谷裁员潮可以让更多人清醒:增长乏力是当下整个互联网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导致这个困境的主因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互联网自身的特点。
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通过见证互联网高速发展所获得的经验失效了。过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建立在其从无到有填补行业空白之上,同时还建立在线上扩张成长速度快、边际成本低的特点之上。如今,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空白已经基本被填满,需求被逐渐细分为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领域,让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边际成本优势也被抹平,很多故事只是听起来美好,实则没有用户。
尤其在传统商业没那么完善、行业空白更多的国内市场,互联网几乎把所有和C端消费相关的行业重塑了一遍,从吃喝玩乐到买房买车,从教育学习到个人理财……但并不是每个领域互联网化都成功了。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的,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也有终结的一天,很多普通从业者惦念的财务自由、上升通道也正在被戳破。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此前曾说过,人们看大的东西特别容易无感,对大的转折其实一般也无感,一般是事后才有感觉。2011年我确实感觉科技的进步会让一个领域出现,预感到会出现重大深远的创新、深远的变化。
实际上,大部分普通人不是从2011年感知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巨大力量,而是滞后了四五年;移动互联网的故事讲完了也不是从现在开始的,而是四五年前就有了迹象——它会随着新业务难做成、工作环境内卷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
红利消退之后,互联网将是什么样的存在?
时间会让越来越多人清晰地意识到,互联网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像水电煤一样,它的神话也随之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