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运载火箭:圆满收官!长征火箭年飞53次创纪录

时间:2022-12-29 14:45:09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圆满收官!长征火箭年飞53次创纪录,希望以下圆满收官!长征火箭年飞53次创纪录的内容对您有用。

◎王伟童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

12月29日12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将试验十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2年的第53次飞行。

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的长征火箭,至此圆满完成了2022年全部发射任务。

应龙飞 摄应龙飞 摄

“年度发射次数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达到约27%。”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级顾问龙乐豪表示,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进入应用性发射阶段,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长征火箭留下了哪些亮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三型火箭助力建“站”大业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组成最为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航天重大工程。

相较之前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空间站建造阶段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载荷“重”、任务“密”。“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重量均超过20吨,天舟货运飞船也超过了13吨。2022年,三型长征火箭6次执行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将90余吨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三款火箭根据运力、发射轨道,各有分工,相互补充。”龙乐豪说,“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分别执行载人飞船、空间站舱段、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在火箭运力、生产准备周期、发射地面支持系统恢复、发射队员配备等方面,都是最合适的。”

除了运载能力,载人航天工程更是对执行任务的火箭提出了高可靠要求。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经过研制人员不断打造,全箭可靠性指标0.98,安全性指标0.997,保持了100%发射成功率,成为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专属座驾。

新火箭新模式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2022年,中国航天不断开辟商业航天新模式、打造新火箭,推动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

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分别将22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还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这次任务搭载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将这种全新共享模式形容为“拼车”。通过这次探索,未来一院将推进“共享发射”的常态化。

12月9日,捷龙三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商业航天国家队迎来新成员,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随着微纳卫星、小卫星、星座组网等发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一院运用纯商业模式研制了捷龙系列运载火箭。捷龙三号火箭总指挥金鑫介绍,该火箭作为捷龙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员,具有运载能力强、整流罩包络空间大、发射方式多样化、经济性好、履约周期短,发射效率高等特点。

创新驱动不断挑战中国航天新高度

运载火箭作为进入太空的运载工具,是一切太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着太空探索舞台的高度和广度。

中国航天自主创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在国际上率先研制了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特点的升力式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深度融合了航天航空领域先进技术,可像火箭一样起飞、像飞机一样返回。

2022年8月26日,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运载器在火箭发射工位点火发射,自带动力垂直起飞上升至最高点,依靠气动力减速,无动力水平返回,最终完整着陆于机场。回收的运载器经检测可多次重复使用,颠覆了传统运载火箭一次性使用或依赖发动机多次启动以减速返回的飞行模式,更有利于未来实现航天运载器的航班化运营。

此外龙乐豪介绍,为满足中国载人航天长远需求,大幅提升进入空间能力,一院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载人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70吨,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重型运载火箭箭体直径达到10米级,高110米左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超过50吨,其有望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据悉, 2023年中国航天将维持高强密度发射态势,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开展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悉数亮相执行相关发射任务。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王程玥

审核:朱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