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中科院院士张人禾全球气温预计在2040年达到峰值,希望以下中科院院士张人禾全球气温预计在2040年达到峰值的内容对您有用。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近年来,碳中和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未来的气温会如何变化?人类又应该怎样控制碳排放?
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表示,如果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得很好,温度到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以后就会下降;但如果人类不加控制的话,未来的气温还将再继续升高,温室气体排放越多,增温幅度越大。
所谓碳中和问题,其起因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但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据统计,全球年平均气温自1850-1900年的工业化时期以来不断增高,目前为止大约升高了1度,其中高纬度地区增暖幅度更大,陆地的增暖幅度要高于海洋。
要实现碳中和,也就是大气中碳的收支要相抵,即排入大气的碳和自然系统能够吸收的碳达到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在张人禾看来,要理解碳中和的过程,就是要知道大气中到底有多少碳,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碳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碳循环过程。
目前,对于碳数量的测定,科学界已开始着手建立海陆气耦合的大气温室气体的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测模型系统,进而构建起大气、陆地、海洋界面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一体化观测系统,认识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最后搭建起社会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认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在一体化动力学模型中实现双向耦合。
张人禾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关键是能源转型,即实现使用清洁能源为主。对此,人类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加强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提升预报能力,保证能源安全和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影响以及预报的研究。
“考虑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会造成什么样的自然环境变化,对于经济社会等一切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张人禾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科学界还需要知道实现过程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风险,比如,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是否会影响全球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