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华人学者破纪录完成单光子频率迁移实验,为高维度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铺路,可用于精密测量和传感通讯,希望以下华人学者破纪录完成单光子频率迁移实验,为高维度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铺路,可用于精密测量和传感通讯的内容对您有用。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我们那里有很棒的温泉,还有很好吃的米粉。”提及老家湖北应城,新加坡科研局(A*STAR)研究员朱迪表示。如今,他离开故乡已有多年。其本科和博士先后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要研究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毕业后获得首届哈佛量子计划奖学金,并在哈佛大学做博后研究。2021年起,朱迪在新加坡科研局(A*STAR)担任研究员。今年夏天,他即将迎来又一个新生活——入职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在履新之前,他在博后期间的论文终于正式发表。概括来说,该工作利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实现了创纪录的片上单光子频率操控,对量子网络、量子计算等领域有实际意义。
这一突破也体现了薄膜铌酸锂平台在集成量子光学的重要前景,有望激发片上电光单光子调控和相关量子技术的研究。
图|通过薄膜铌酸锂集成电光调制器改变单光子颜色(来源:Loncar Lab/Harvard SEAS)朱迪是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其博后导师——哈佛大学 JohnA.Paulso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马尔科·隆卡(Marko Lončar)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老树开新花”的铌酸锂
光是一种常见的量子信息载体,在量子通讯、量子网络、和量子计算里有着广泛应用。光有不同的的颜色、也就是频率,而这也是它作为信息载体的重要优势之一。
在信息传输里,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承载不同的频道,从而在一根光纤里同时传输多个频道。在量子计算里,还能把信息直接编码到光的频率里,让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数字。
而在某些量子应用中,则需要颜色完全相同的光子,即只有一摸一样的两个光子才能相互作用。不同的量子光源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单光子,想把它们拼凑成一个量子处理器或量子网络,就得同步它们的颜色和形态。
其中,操控单个光子的频率成为这些应用的关键。但是,所存在的困难是:不同于改变光的路径或者偏振,改变光的频率是个能量不守恒的过程,因为不同颜色的光子拥有不同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在量子应用中,这个过程必须没有损耗,也不能引入噪音或丢失光子的量子特征。
最常见的单光子频率控制方法,一般依靠光学非线性,也就是用一束很强的激光在晶体中照射该光子。这个过程通常效率较低,而且激光会自己生成大量噪音光和散射光,同时这些噪音光和散射光很难被过滤掉。
另一种更“干净”的方法是利用电光调制。和非线性光学方法不同的是,电光调制利用微波信号来控制光子频率,这个过程效率较高,而且不会产生任何噪音光和散射光。
其原理基于时间和频率的紧密联系。光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作为波,它的相位会随着时间周期性地变化,如果给光子外加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相位,这就相当于加快或减慢了它的相位变化速度,进而改变光子的频率。
不过,这个方法离不开一个关键器件——电光相位调制器。可惜的是,现有的集成光学材料无法提供高性能的电光调制。
以最常用的硅和氮化硅为例,它们没有二阶非线性,无法实现高速低损电光调制。因此,在集成芯片上完成电光频率操控一直是个未完成的挑战,尤其是在单光子级别。
为解决这个问题,该团队使用了薄膜铌酸锂。铌酸锂其实是一种“老”材料,它是一种人造晶体,已被学界研究了半个多世纪,也已广泛用于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光通讯调制器和手机微波滤波器等。
近些年,薄膜形式的铌酸锂开始被用在集成光学里。该材料具备很高的非线性和电光系数,十分适合非线性和量子等应用。
尤其是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它们拥有体积小、电压低、带宽高等优点,不少国内外课题组都在开展相关的研究。
本次工作里,基于薄膜铌酸锂这一材料,该团队引入了“双通”设计,进一步优化了电光相位调制器的性能,借此实现对于单光子的片上频率操控。
“双通”是一个很“朴素”的想法:电光相位调制器的电极,通常由三条平行的金属线组成,这三条金属线会形成两个间隙。事实上,这两个间隙里都有电场,但一般的相位调制器件只会让光从其中一个通过,这样会浪费另一个间隙里的电场,导致调制效率变低。
而“双通”是让光从电极通过两次,以便分别从不同的间隙通过。这种设计可谓“说易行难”,它对微加工的要求极高。
朱迪表示:“这个双通设计最早由我们同组的博后喻梦捷(本文共同一作,现就职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最先提出。她用这个设计实现了片上飞秒激光,相关论文最近发表在Nature上。”
而在该研究中,朱迪和同事将这种设计用在量子应用上,实现了超高效率的单光子频率调控。
控制光子的颜色和“胖瘦“
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生成了通讯波段、脉冲形式的孪生光子对,然后取其中一个光子进行操控。通过施加线性变化的相位调制,他们完成了太赫兹级别的单光子频率迁移。
(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他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基于电调控的最大的频率迁移。为了验证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光子的量子性质,我们将两个原本颜色不同并无法干涉的光子进行了频率迁移,让它们成为颜色一致的光子,从而观测到了高可见度量子干涉。”
此外,他和同事将同一个调制器作为“时间透镜”,类似于让光在时间上弯曲的放大镜,把一个频域较“胖”的光子压缩成“瘦”光子,借此将带宽不同的光子进行同步,从而在量子网络里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如前所述,本次成果主要在朱迪的博后阶段完成。他说:“我当时所在的Marko Lončar 研究组在薄膜铌酸锂领域已经很有名气,之前积累了不少工作,大多围绕经典领域比如调制器、光梳和非线性光学等。但在直觉上,我们都认为对于量子领域来说,薄膜铌酸锂也是一个完美的材料选择,于是就想找到一个突破口去展示它在量子领域的用途。”
在量子光学里,片上集成是一个发展大趋势。已经有些知名公司比如Xanadu和PsiQuantum,正在使用传统硅基的集成光学平台。那么,如果使用铌酸锂它的最大优势在哪里?
“我们觉得应该是利用电光效应完成时域或者频域的量子信息处理。正好当时美国橡树国家实验室的的 Joseph Lukens等人提出一套频域量子计算的模型,这让我们对单光子频率操控产生了很大兴趣。”朱迪说。
一般来说,对一个光子施加微波调制,光的频率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降低,这是一个对称、双向的频率改变。但在实际应用里,必须让光子从一个频率变为另一个,也就是一个确定的、单方向的改变。
基于此,朱迪和同事决定以此为课题。研究中,他们发现在传统超快光学中,有很多利用电光调制器实现光谱操控的方法,遂采用脉冲的量子光源、结合超高性能的薄膜铌酸锂,做出了一个破纪录的单光子频率迁移实验。
为完成这一实验,该课题组和 Hyperlight公司、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展开合作。Hyperlight 负责微加工并制备器件,麻省理工团队提供量子光源和测量设备。
朱迪坦言:“研究中有一个量子干涉实验真的很难做,是和我的老搭档陈昌辰(本文共同一作)一起做的。我们一连好几周每天测到凌晨三四点,许多次回家时天都亮了。其实我们很早就测到了初期现象,但是一直想把结果测得更好,所以就不停地测,最后多花了至少10倍的时间,而这只是为提高几个百分点。当时正值新冠,而且我二女儿刚出生,有时候一天内要往返实验室好多趟。”
其实,在博士阶段的一个课题里,朱迪也要测类似的量子干涉,当时也是和陈昌辰一起,连续不间断地测了20多个小时。那时有一个环节无法自动化,他们俩只好手动操作。“经过这两次之后,我们都觉得这辈子都不想再做量子干涉测试了。”朱迪说。
下一步,该团队希望基于薄膜铌酸锂平台实现光学量子计算芯片。光学量子计算是当下最具前景的量子计算平台之一,其核心硬件包括量子光源、线路、和光子探测器。薄膜铌酸锂有很高的二阶非线性,而且支持周期极化,可以高效率地产生光子对,从而可被作为单光子源。它的电光效应能够实现低损耗、可编程的光路。
基于此,朱迪和合作者将在铌酸锂平台上集成超导纳米线,借此来做单光的探测。通过集成这些核心硬件,他们希望构建一个完整的光学量子芯片。
除了优化单个器件性能,课题组也计划实现晶圆级的制造,提高薄膜铌酸锂芯片的复杂度、可重复性、以及量产化能力。
参考资料:1.Zhu,D.,Chen,C.,Yu,M.etal.Spectralcontrolofnonclassicallightpulsesusinganintegratedthinfilmlithiumniobatemodulator.LightSciAppl11,327(2022).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2-01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