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走进区域看发展|工业废水也能养鱼,最“肥”的有10斤重,希望以下走进区域看发展|工业废水也能养鱼,最“肥”的有10斤重的内容对您有用。
▲采访团参观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一夜雨后,渐次春生。2月19日 “雨水”节气当天,沐浴后的重庆更显清丽。重庆市中部的涪陵区,更是一城山水半城绿。
“走进区域看发展·川渝奋楫谱新篇”网上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涪陵区,这里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行业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产业转型需求迫切。面向“科创”“绿色”,涪陵区谱出怎样的新曲?
现代产业集聚,
以川渝人才优势激活产业生机
从高处俯瞰涪陵区,一座座现代产业园区如珠串联。通过龙头企业以点带群,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显。
涪陵高新区聚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金属材料等产业,临港经济区发展新材料、现代中药等产业,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重点在于高端合成材料、清洁能源、精细化工等。
食品保鲜盒、可乐包装瓶、一次性奶茶杯,这些产品的原材料食品级PET,许多都来自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隆隆作响的车间中,却空无一人——通过数字赋能,设备越来越“聪明”。工作人员只需坐在中控大厅内操控电脑鼠标,便可指挥厂内加料、升温、调配等,进度在平台系统中一目了然。
▲重庆万凯仓储车间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万凯完成120万吨产能、100亿元产值,这离不开川渝紧密的合作。重庆万凯轮值总经理袁春剑介绍,PET生产需要两种原料:PTA与乙二醇。“四川的彭州石化供给了约50%的PTA。此外,利用达州的天然气资源,我们在达州规划了一个年产120万吨的乙二醇工厂,产出将全部消纳。”
人才的引进,带来持久的生机。袁春剑介绍,目前公司正在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领域学科对接,寻找引进四川地区人才的机会。借助人才优势,在上游,将探索更优化的原料配比,造出更经久耐用的PET;在下游,创新扩展PET的使用场景,并实现高效回收利用。
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区位优势,也是吸引企业的“磁铁”。在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的氨纶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人和传输带串起百余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从毛坯投料、加工到产品检测、装箱,全部由机器完成。
▲氨纶生产车间这些仅头发丝1/4粗细、富有弹性的氨纶,将被织进口罩的挂耳带、纺入女士丝袜、加入泳衣面料,一些产品将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一路向南通达印度洋,销往世界各地。
化工废水养鱼,
让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工业废水处理池(左为处理前,右为处理后)川渝两省市同处长江上游,共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在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两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提速。
采访团走访的几家化工园区里,楼宇俨然,树木丛生,乳白的水蒸气通过烟囱蒸腾入云。“有时人们会‘谈化色变’,其实存在误解。”一位园区负责人表示,许多工厂都会对废水废气进行严格处理,达标排放,空气中也不会有刺鼻的气味。
在重庆万凯生产车间门口,一方池塘碧水悠悠,鱼儿游戏其中。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池中的水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刚排出来时是土红色,经过层层净化变得清亮安全。水池已经投入使用两年多,里面的鱼也养了两年多。
▲在工业废水水池中饲养的金鱼最初投下去的一批鲫鱼、草鱼、金鱼鱼苗在此繁衍生息,导致水池“鱼满为患”,“常能看到密密麻麻的鱼浮到水面换气。”最大的鱼,据负责人估计有10斤重。等夏日到来,“水池中荷花竞开,更有‘鱼戏莲叶间’ 的意趣。”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张芷旖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