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藏在闹市区的马鞍山,希望以下藏在闹市区的马鞍山的内容对您有用。
神秘小院说起马鞍山,很多人应该会想到马鞍山市。的确,如果你打开手机导航地图搜索“马鞍山”,大家可能就会发现不仅是在安徽,就是在重庆,也有不少叫“马鞍山”的地方:渝中、南岸、巴南、大渡口、涪陵、永川、合川、南川、潼南、秀山……几乎市内各区都有。
那藏在闹市区的马鞍山,你知道吗?2月20日-21日,晚报记者走访了渝中和南岸的马鞍山,人文美景佳肴一并打卡,一起来看看吧!
南岸区的马鞍山
据官方资料显示:长江之滨,南山之下,有座小山峦形似马鞍,因此得名马鞍山。
特点
它是重庆最老的“外企”聚集地,也是重庆开埠重要的见证之地,更是新晋游客热门打卡地!这里适合围炉煮茶吃烤肉看江景,也适合怀旧体验原住民的人间烟火气,爬山城的坡坡坎坎,走青石地板,看好久不见的棒棒和百年老建筑群。
导航输入:南岸区·马鞍山
人文
上观海棠烟雨 下看朝天扬帆
神秘小院的秘密
在南岸的马鞍山,这里想给大家推荐的是神秘小院。
在神秘小院,你可以喝着茶,前看江,后观山,侧面还可以看过江索道。这个小院有什么奇特之处?
据神秘小院主人说,解放前,马鞍山曾是国民党特务和中共地下党人斗智斗勇的地方。院子位置得天独厚,视野开阔,向西可以远眺鹅岭,往东能尽揽龙门浩、朝天门。
小院附近,还有抗战时的“瞭望台”。当年重庆中心城区,大概范围在渝中半岛、江北、南岸和沙坪坝,有三个有名的报警台,分别在:凉风垭、马鞍山、鹅岭,以成掎角之势,马鞍山居中。
若有敌机来临,报警台就统一挂上红灯笼。敌机飞走,警报解除,就换上绿灯笼……
今年80岁的老重庆张川耀先生说,当年的报警台,枇杷山上有、鹅岭有、亭子山上有,所以警报台当时多,而且普遍,报警台就和古时烽火台一样,接力互动。“我出生在1943年1月,应该是在母亲腹中,就被带着一起躲过警报。待出生后,青少年时也常听母亲说,她一听说下浩建业岗红灯笼升起来了,立马就跑到屋后防空洞躲飞机。”
据悉,目前鹅岭和马鞍山的报警台都消失在岁月中,凉风垭的报警台还在。
在小院上方二楼,北望渝中半岛,南靠南山,回头远望文峰塔,清晰可见。神秘小院这个点,风景独好。老板娘说,等天气回暖,店里除了可以点茶,还可以点冷串串,吃过的都说味道好。
在神秘小院旁边,是马鞍山242号,原来是益丰电池厂家属院。该厂在抗战时期,从上海迁入重庆,是当时重庆最大的电池厂。
在这些地方打卡,请导游给你加buff,转角都是惊喜:
马嘉里医院——这里抗战时曾救了很多战士和重庆市民,如今改为民居,里面有40多户居民。
马鞍山贺师能别墅旁边的盐店湾,是英国盐务管理所旧址,解放后为长航疗养院。此处在早些年曾发掘出汉代古墓葬。目前此地正在修缮,暂未对外开放,只可远观。
英国的老建筑除了盐务管理所,还有亚细亚火油公司(修建于1923年)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是现在著名壳牌石油的前身。100多年前,煤油进入重庆,取代了人们用了千百年的桐油、菜油。老房屋所用的红砖,竟然是汉阳造。这里,也是当年欣赏江景的绝佳点位。周围树木丛生,环境幽静,可远眺滚滚长江……
如今,随着改造保护升级,越来越多的老建筑将重回人们的视线,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美景美食
如故:这里有江风、音乐和沙滩,天气好来打卡的年轻人非常多。
不贰食肆:浮世日常,半盏时光,围炉煮八宝茶。
格萨:窗外好风景,临江可烤肉。
十多味豆花鱼:电影《幸福马上来》剧组曾在此用餐。
渝中区的马鞍山
原本所在的地方叫枣子岚垭,早年在这个小路的垭口上,有几棵大枣子树,因此叫枣子岚垭。在岚垭下方,有一座小山坡,山坡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就被叫成马鞍山。
特点
马鞍山有32栋历史建筑点缀其间,这里曾经是沈钧儒、史良、李公朴、王炳南、王安娜、沙千里、茅盾等知名人士居住活动的地方,他们在此从事抗日救国、和平民主建国运动。如今,这里悠巷、黄葛,如初;青砖、黛瓦,依旧。随着马鞍山传统风貌区的建设,这里也多了一个颇有“味道”的名字——“马鞍山·堂里”。
导航输入:渝中区·马鞍山·堂里
人文
沈钧儒曾在嘉陵江边捡两块石头
取名早春和鸿运
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路过沈钧儒故居(马鞍山18号)。该景点目前暂未对外开放,但不妨碍人们各种拍照打卡。
不过,真正的风景,藏在院子背后的赏石区!看看那些观赏石,就可追忆当年有关的名人轶事。
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抗战时期,他曾在重庆租房居住过一段时间。当年的他,在重庆是怎样生活呢?
据公开资料,沈钧儒生活质朴,不抽烟喝酒,十分爱石。他的书斋就叫“与石居”。有诗云:“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至小莫能破,至刚塞天渊。深识无苟同,涉迹渐戋戋。”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与石居”主人爱中华奇石,三山五岳之石,都有收藏:奇石、陨石和化石都有。有的是在市场上购买,有的是朋友馈赠,有的则是他自己捡的。
据悉,沈钧儒在抗战时期,就经常在嘉陵江边散步,还捡过两块有名的石头——“长江红”和“长江青”。
这两块石头后来被捐给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陈列馆目前暂未对外开放,可以在官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据官网信息,这两块石头一直跟随沈老二十多年。长江青的品种为“浅青绿”,此石可为清供石,亦可为手把石,石上有黑色纹理,好似黎明大地显现早春的寸草,取名“早春”。长江红品种为“重枣红”,沧桑、古朴、岁月的痕迹都体现在此石上,名为“鸿运”。
1946年离开重庆时,沈老没有什么值钱东西可带走,只带走满满几箱石头,这两块石头也随他去了上海和北京,如今又回到重庆。
冯玉祥曾为“与石居”题辞,可知“与石居”主人的人生一迹:“南方石,北方石,东方石,西方石,各处之石,咸集于此。都是经过风吹日晒,雪浸雨蚀,可是个个顽强,无亏其质……”
紧临沈钧儒故居的,是一旁的马鞍山28号,建于1930年,王炳南、王安娜夫妇也曾在此居住。没有导游,但是扫码可以了解相关历史故事。
马鞍山完整保留了抗战时期和西南大区建设的辉煌物质文化,记录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主人士的奋斗轨迹,也承载了重庆渝中母城百年的风云变幻。
美景美食
这里除了各种故居旧宅,还有旧宅改建(租)的工作区,山上暂时没有食店。附近街道走下来,临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条街上吃的比较多。串串、鸡杂等等都有。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摄影报道
(本文感谢毛宇剑老师做导游,林文郁、潘云国、张川耀老师提供老地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