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创业 >

亿元:嘀嗒出行重启IPO 顺风车业务占九成

时间:2023-02-25 08:46:35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嘀嗒出行重启IPO 顺风车业务占九成,希望以下嘀嗒出行重启IPO 顺风车业务占九成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重新启动了IPO。招股书显示,此次嘀嗒出行IPO募资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大陆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

此前,嘀嗒出行曾于2020年10月8日、2021年4月两度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但未获得通过。此次提交的招股书,嘀嗒出行交出了一份更为亮丽的成绩单。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4亿元、7.81亿元和4.2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和0.65亿元。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嘀嗒出行已经连续3年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从营收结构来看,嘀嗒出行的业务由顺风车业务、出租车业务和广告收益三个部分组成,但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顺风车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一直在九成上下,而出租车业务和广告收益的占比仍然较低。对于上市的相关采访,嘀嗒出行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处于缄默期。

顺风车业务占营收近九成

嘀嗒出行从2014年开展顺风车业务,2017年开始拓展至出租车业务,并通过平台积累的用户群开展广告业务,但在三大业务中,目前顺风车业务仍然是嘀嗒出行最核心也是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顺风车在全国366个城市开通服务,认证顺风车车主达1240万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GTV)分别约为81亿元、78亿元和46亿元,顺风车营业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和3.90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89.1%、89.0%和91.1%。

可以看到,2020年至2021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总交易额虽然略有下降,但平台服务所得收益却是增加的。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披露,在2021年嘀嗒出行提高了向平台上提供顺风车搭乘服务的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服务费。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8.3%、9.0%及8.4%。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透露,未来可能会继续收取服务费。

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搭乘次数、交易额及营业收入同比均有所下滑。2021年前九个月和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分别促成0.99亿次和0.72亿次顺风车搭乘,同期交易额分别为59亿元和46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5.23亿元和3.90亿元。对于2022年前九个月顺风车业务所得收益的绝对值减少,嘀嗒出行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地区的区域性复发,导致嘀嗒出行促成的顺风车搭乘次数减少。

虽然疫情对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依赖大量资本投资或流量购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不承担任何汽车拥有成本的轻资产运营模式,让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可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6.7%、85.4%和80.5%。对于报告期内顺风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嘀嗒出行表示,是因为服务成本的增速高于收入增速,服务成本包括平台增加了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以激励车主在平台上提供搭乘服务,以及提高了顺风车出行保险的保额上限。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嘀嗒出行以顺风车为切入点,避免了和其他移动出行公司的直接竞争,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垂直化道路。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指出,中国顺风车市场在2016年至2021年间有所波动,交易额从2016年的164亿元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233亿元,表明中国市场对于顺风车出行方式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报告还预期,到2026年中国顺风车市场交易额预期达到758亿元,顺风车的私人乘用车出行中的渗透率将由2021年的0.25%上升至0.65%。

从数据上来看,这两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不过,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对记者指出:“在顺风车领域,嘀嗒出行虽然排在第二的位置,但面临的竞争对手却是滴滴出行、哈啰出行这样的大平台,嘀嗒出行在做顺风车业务时需要和司机、乘客产生足够的用户黏性,并且能尽量保障司乘的安全。”

出租车业务推进“三化”战略

嘀嗒出行在2017年将业务拓展至出租车领域,主要为中国传统出租车行业赋能,重点发展出租车网约服务及优化出租车扬招服务。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的智慧出租车服务收入全部来自出租车网约服务,主要通过就嘀嗒出行促成的网约车搭乘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产生收益。

2020年、2021年及2021年前九个月和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提供的智慧出租车服务所得收益分别为3520万元、3260万元、2630万元及1550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7%、4.2%、4.5%及3.6%,分别促成4180万次、3550万次、2760万次和1760万次的出租车网约搭乘,同期的平均服务费率分别为4.5%、4.5%、4.5%及5.8%。

可以看到,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出租车业务的平均服务费率较之前有明显增加,嘀嗒出行表示,是因为在2022年调整了若干城市的出租车网约搭乘服务费用的定价方法。对于在不同城市群促成的出租车搭乘,嘀嗒出行收取固定金额的信息服务费另加不同的增量服务费,例如对于在北京、广州和深圳促成的出租车搭乘,嘀嗒出行收取每次交易人民币1元的信息服务费,另加每次额外行驶4公里收取1元的增量服务费。

从利润角度来看,嘀嗒出行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毛利润和毛利率并不高。2020年、2021年、2021年前九个月和2022年前九个月智慧出租车业务的毛利润分别为875.5万元、252.6万元、409.0万元和亏损741.1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7.7%、15.5%和-47.7%。

报告期内,嘀嗒出行提供的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毛利率有所下降。对于下降原因,嘀嗒出行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收入因为促成的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减少而减少,以及根据助力的出租车搭乘次数按比例将若干第三方服务成本分配至智慧出租车服务,导致了提供智慧出租车服务相关的服务成本有所增加,因此在2022年前九个月录得负毛利率47.7%。

目前,嘀嗒出行已经在全国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另外还与西安、成都、广州、十堰、济南、齐齐哈尔、南宁、沧州、荆州、贵阳及郑州等53个城市推进“三化”(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合作。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的市场份额最大,但数字化最低。在2021年的交易总额统计中,传统出租车“扬招”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市场份额为89.9%,未来“扬招”将继续和网约模式平行发展。

嘀嗒出行是在2019年提出的出租车“三化工程”,即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于打车助手、智慧码、电子发票与企业服务等八大服务场景,嘀嗒出行打造的凤凰出租车云平台利用云系统技术实现同步收集、处理及分析数据,可以让出租车公司精简对出租车司机的管理,帮助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出租车公司实时掌控出租车的服务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对出租车的服务进行有效管理。但从嘀嗒出行的招股书中尚未能看到来自出租车“三化”战略产生的具体收益情况。

“出租车‘扬招’场景数字化成为嘀嗒出行给予厚望的第二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嘀嗒出行约九成收入来自顺风车,其在出租车业务方面还需加快步伐。”陈礼腾说道。

嘀嗒出行还有一部分来自广告的收益。据介绍,借助嘀嗒出行平台积累的用户群,平台可以直接或经程序化广告公司向第三方商家出售APP内置广告位提供广告服务,一般根据平台所显示广告的位置、格式、数量级时间段向第三方商家收取固定金额的广告费。另外,平台还提供汽车增值服务,将用户与加油、汽车保养、二手车买卖、洗车、车辆保险及金融服务的供应商相对接,主要根据第三方服务商的系统记录追踪通过嘀嗒出行平台产生销售机会或者通过嘀嗒出行获得的新客户数量向第三方汽车增值服务商收取佣金。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1年前九个月和2022年前九个月嘀嗒出行从广告及其他服务分别产生收益4690万元、5280万元、3430万元和2280万元,同期的毛利率分别为68.7%、66.4%、58.0%和57.1%。

虽然报告期内广告及其他服务收益的毛利率较高,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嘀嗒出行表示,是因为在报告期聘任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与广告主建立联系,所以影响了毛利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