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条例》发力,“水货”时代或将走向终结
近日,温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对某日用品经营企业进行检查,现场发现该企业存在销售无中文标签的“科颜氏”金盏花爽肤水、“ROSE”玫瑰水、“菲洛嘉”面膜等进口化妆品的违法行为,而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进口化妆品的合法来源证明。依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温州市市局对其处以罚没款,合计1.6万余元。
该案是浙江省范围内首例适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行政处罚案件!
依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化妆品标签、说明书、小包装上应当注明的内容,必须有中文记载。”进口化妆品无论正装还是中小样,必须加贴含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使用期限等信息的中文标签,没有则意味着未经国家检验检疫局检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货”,化妆品店销售这类产品属于违规行为。
“水货”泛滥,来源存疑
化妆品行业的“水货”问题根深蒂固,难以根治,且“水货”问题涉及范围之广,不仅包含线上电商平台、代购,甚至线下的实体渠道也是屡禁不止。
可以想象,如SK-II、阿玛尼、兰蔻等等大牌,都是美妆消费者的“心头好”,但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在强烈的消费需求下,自然也催生了这门“好生意”—“水货”。
“水货”不一定就是假货。
有业内人士科普道:“无论线上或者线下渠道,那些折扣力度极大,甚至远低于成本价格的产品,往往伴随质量安全问题,毫无疑问是假货;还有部分则是通过非正规渠道(如代购)进入国内市场,售价低于官方定价,从产品质量角度来说属于正品,但并非行货。”
曾有报道曝光,在哈尔滨市的某些繁华地带,化妆品专营店经常以官网定价的六七折出售进口“水货”化妆品,商讨后甚至可以三四折“拿货”,且此现象并不少见。目前看来,“水货”在线下实体店的流通已是心照不宣。
而在线上销售渠道,水货更是“横行”。据悉,电商渠道的底线是国内专柜7折的价格,然而,在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上搜索某款进口化妆品,除却官方旗舰店,大批量的个人网店售价都低于七折,近年来盛行不衰的代购渠道也是如此,闲鱼等二手交易网站更是低到离谱,如:雅诗兰黛口红售价70元。
追根溯源,市面流通的“水货”来自何处?
第一,香港是“水货”的天堂,不仅因为“水货”买卖合法的政策,还有相当于内地售价六七折的价格、齐全的品类,也是占据了重要因素,甚至在节日活动时,化妆品售价能达到四五折。第二,海外市场的化妆品促销力度极大,且次数频繁,从海外市场大批量走私或通过零星代购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进货”方式,已是十分普遍,并稳赚不赔。第三,近年来,华强北、免税店等化妆品聚集地也掀起了一波化妆品“水货”热潮,极低的价格、齐全的品类、大量的货源、更便利的交通,吸引无数“买手”纷涌而至。
是以,只要选择好合适的地点、时机,即使是没有代理渠道的个人卖家,也能以很低的售价获得丰厚利润。
“水货”违法,重拳出击
面对混沌的市场大环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来了。
新《条例》于2020年1月1日已正式拉开序幕,给化妆品市场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浑浊”的化妆品市场激起一片浪花。
解读《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可以发现,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对进口化妆品的标签已提出明确规定,强调其标注内容并使用中文标签;在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中,法规明确了各类违法事件的处罚规范,其中就包括“水货”问题。
新《条例》下,不仅行政监管更为落地,而且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美业经营者再次念起“紧箍咒”,夯实政策法规凌驾于商业利益之上的社会常理。
除却上文提及的温州案例,东阳市也查处了《条例》实施后首起违法“水货”案件。
近日,东阳市执法人员对辖区某美甲店进行检查,发现该店在售的美容类、美甲类化妆品均无法提供相关的进货票据,及供货商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且部分化妆品标签不完整,如:无生产日期、无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进口的化妆品无中文标签。执法人员当场清点涉嫌违法产品,并对上述化妆品采取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阶段。
另外,几天前,以电子闻名、后转型为“美妆批发地”的华强北更是被按下暂停键,市场监管局、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华强北化妆品档口走私、售假等行为展开大检查。新《条例》实行下,“第一把火”烧到了鱼龙混杂的华强北,整个明通自1月4日起便处于歇业整顿状态,这是十几年来罕见的严查。
曾有行业人士爆料:“如果你要买华强北里面的化妆品,就必须擦亮眼睛。华强北不止有低价的正品,水货、假货更是数不胜数,如某些折扣非常低的化妆品,而且从广州、潮汕发货,那基本就是从假货产业链流出来的。”
树大招风,所有风向的转变都是从行业“巨头”开始的,美妆行业也不例外,华强北就是那个被选中的“巨头”。
记者手记:
自新《条例》施行以来,华强北被查、各地“水货”案件频出,但这只是新《条例》施行下的前奏,或者说预告。
2021年的伊始,也是新《条例》施行的开端,监管部门正在以行动向化妆品行业宣告了其严查、严打的监管决心,及严罚、严处的监管态度,“新官上任三把火”,化妆品行业的火仍在蔓延。
2021年,化妆品“水货”市场或将开始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