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后疫情时代科技助力金融的价值体现
2021年1月11日,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清华金融评论》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后疫情时代科技助力金融的价值体现》,系统阐述了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在助力抗击疫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精准支持等方面的价值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要回归本源,立足于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将是后疫情时期的“恢复性增长之年”。“十四五”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在金融业发展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进入新阶段,金融科技在防范金融风险、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科技服务助力抗击疫情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冲击,对金融行业“非接触式”、精准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加速了金融服务升级改造,为金融行业在助力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满足“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
受疫情影响,金融领域线下场景受限。一方面,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如信贷、理财、保险等个人业务线上化提速;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很多员工无法到岗,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成为刚需,金融机构线上化、智能化的需求迫切。金融科技发挥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方面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例如,在金融机构的客服场景下,客服复工人数受疫情影响严重,语音机器人既能避免人员聚集的风险,又能降低人工成本,且可以杜绝语言暴力等风险,受到金融机构的欢迎。疫情高峰期间,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客服无法到岗,利用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语音机器人承担了客服的大部分工作,3月份后,随着客服逐步复工,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减低了30%左右的人工成本。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精准支持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影响下,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冲击。如何为中小微企业纾困,成为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政策核心,也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关注焦点。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在个人信用基础上叠加企业信用企业画像,金融科技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兼顾风控成本与安全性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OCR对申请人的工商信息、交易信息、税务信息、用水用电、司法信息进行识别,持续丰富小微企业数据维度,同时利用图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企业互联网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其经营能力和经营状况,基于小微企业主画像精准度的提高,能够实现零抵押、全自动与低风险、高效率的并行。
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科技价值
当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国外疫情蔓延形势仍然形势严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在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这一最大确定性之下,我们应该练好内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
加速回归风险管理本质
过去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聚集一些风险,主要是因为过于强调效率的提升,忽视了风险的管理。此次疫情可以说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链路压测,其中会暴露出很多商业模式的问题、组织效率的问题、灾备能力的不足。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一些缺乏金融科技支持、风控能力不足的平台就出现了较大的业务波动,无法在低利率下保持盈利。所有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的从业者,如果能前瞻性地应对风险和及时调整,可以使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水平提升到新层次,推动战略和经营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金融业务对“免疫力”有更高的要求,要遵循经营规律,任何时候都要留下充足的风险缓冲,以备不可预期的风险。风险的稳定性是金融企业展开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所有运营决策都是在风险稳定的基础上做的。任何金融企业都会面临像疫情这样的宏观风险,但比拼的是危机到来时,谁的资产稳定性好、谁的波动小。稳定的风险是建立在对客户的深度洞察的基础上的。这次疫情给了金融行业难得的机会,恰好能看清楚用户中,哪些是具有稳定风险表现的客群。金融机构可以不断探索加深用户洞察的路径,分客群精细化运营管理,从而大幅提升风险稳定性。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让风险管理贯穿获客、准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例如,在获客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识别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优质客户;贷中管理方面,实时监测客户状态变化,调整风险敞口;贷后管理上,基于风险预测进行差异化的贷后管理。
在宏观风险预警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区域进行监控,并针对多头共债风险进行预警。同时,推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如信审、客服、催收等,降低合作伙伴操作性风险。
为实体经济输血护航
尽管疫情趋于平稳,经济开始反弹,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第一,对银行来讲,整个资产构成会发生变化,过去可能在资产端以大型企业、优质企业和优质民营企业为主,现在向普惠、向小微、向零售金融转型压力增大;第二,过去的风控政策都是在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没有穿越过真正的周期。风险、存量资产也会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压力。
这意味着,金融行业对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能只是线上展业这样的“小修小补”,而是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真正让金融资源精准覆盖到经济体中的各个基本单元。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下,国内外需求下降,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为中小微企业精准输血,对于稳就业、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意义重大,这既是整个金融业最现实、迫切的责任,也是金融科技发挥价值的重要阵地。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在技术服务上,可以开放更多技术能力给金融机构,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如线上风控能力输出,让金融机构在现阶段缺乏线上数据积累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发展线上金融业务,实现业务模式的完善和迭代;开放平台获客能力,如基于用户洞察所形成的用户运营能力输出,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还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堵点,切实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恢复潜力不断释放,金融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更强劲,金融科技在此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金融科技发展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
合规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在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风险因素。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围绕风险防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出台了多项政策,对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规范,确保金融科技始终走在守正向善的路上。金融科技企业应该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法规合规经营,把握和金融机构合作的尺度,发挥各自的优势,降低中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助力实体经济。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逐步形成了为货币、证券、基金、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体系,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整体稳健。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型金融行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5G、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网络基础设施正在有序推进,为金融科技服务提供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各类支付清算系统功能也在持续完善,为移动支付创新提供坚实的支付基础设施。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市场定价与资源配置功能,未来将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金融科技应用加速落地
疫情让金融机构充分意识到金融科技的价值,未来金融机构将更加积极拥抱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应用也将加快落地。大数据技术将在信贷风险管理、客户画像等方面提升精准性和风险预警的时效性,人工智能将在业务咨询、智能客户等方面应用更广泛,云计算将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IT成本和可扩展性,区块链技术将更好地发挥其在防篡改、可追溯、多方协同等方面的优势。 文/宁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