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密接轨迹咋来?沈阳志愿者流调组每天工作12小时,打几百个电话
来源:“中国新闻社”微信公号大家在疫情信息的通报中常常会看到,密接者、次密接者甚至三密接者,这些信息是怎么知道的?这些工作由谁来做呢?1月14日,记者来到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那里有一只特别的小分队在做这些事情。
这只小分队是由一只平均年龄二十五六岁的研究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负责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给每个可能存在密切接触的人打电话询问详细的行程进行流调。每天早八晚八,工作超过12个小时,每个人每天要打几百个电话,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其实任务量大且繁琐。在进行电话流调的同时,他们也会接到市民打来寻求帮助的电话,这个时候他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耐心的给出建议。沈阳医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张苡菲
:接到电话的时候会有老人来咨询我们,就是他这种身体状态啊,该怎么进行,然后去哪个医院,我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对于沈阳整个医院的了解,然后会给他们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了帮助被访者特别是一些老人回忆起十几天内发生的点滴细节,他们经常一个电话要打十几分钟,还要打几个电话相互印证。有时候也会遇到情绪激动的市民,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但他们都会耐心倾听并一一应对。沈阳医学院研究生志愿者陈忻怡
:我会先听他说,先让他发泄一下,然后他就可能情绪慢慢的缓解了,然后我再跟他进行沟通,这样子,我觉得后面好像结果都挺好的,然后他们后面就还会偶尔可能说啊,我刚才态度不好,有点激动。陈忻怡是一个湖北女孩,2020年9月陈忻怡考到沈阳医学院读研究生,遇到沈阳这轮新发疫情后,她没有任何顾虑,主动报名成为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她说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感恩辽宁人曾经对湖北的支援。沈阳医学院研究生志愿者陈忻怡
:去年大家都知道湖北暴发了特别严重的疫情,然后沈阳辽宁整个全国人民都派出了很多的那个医疗队伍给我们援助,沈阳那也算是我的第二个家乡,然后我想,我们又不能做特别伟大的事情,我只能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这样一种方式,切身地以一种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帮助。
这些还未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此刻承担着疫情信息流调的重要任务,摸清被访者一段时间内的行程轨迹,包括活动的场所、接触人员、乘坐的交通工具甚至具体的时间点……任何细节都不能错过,调查后迅速向上级部门上报密切接触者人员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每一位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大,他们的工作对疫情防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顾劲松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这位江苏男孩在沈阳读研究生三年了,他说父母特别支持他能够为沈阳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贡献,他也表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能帮助更多人让他很骄傲。沈阳医学院研究生志愿者顾劲松
:我只是想用我的专业知识,再加上疾控的这些专业经验来去帮助沈阳人尽快的渡过难关。
网友:除了说辛苦,更重要的是配合
@虎鸟:流调人员辛苦!
@greensps:辛苦了,谢谢你们。
@门门在深圳:流调人员很不容易,遇到配合的还好,遇到不配合的真的是又受气又辛苦。
@拾光:每次看到详细的行动轨迹都好奇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原来是有一批专门的人来帮助人回忆。
@欣欣:所以,如果接到流调人员的电话,请认真配合,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尊重。
@沉淀:谢谢所有工作人员,是你们在帮我们跟病毒作战。
(原题为《每天工作12小时,打几百个电话……密接者的行程轨迹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