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就地过年”,哪个行业最伤心?
图片来自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财经无忌,作者萧田,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就地过年是新的考验,也是新的机遇。
农历春节将至,疫情再度复发,春运成了疫情防控的“大考”。截止1月12日,北京、上海、河南等29个省区市陆续发出“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
古人说乡心新岁切,春节对中华儿女来说,从来都不是小事。
一边是从至上而下发起的“就地过年”倡导,一边是内心深处的回家过年情结;一边是越来越牵动人心的疫情数据,一边是家人亲朋几日一次的归期问询。
回家团圆的期盼,是每个在外“打工人”最真实的流露;非必要不返乡的道理,也是每个游子顾及大局的深切感知。
在疫情反复的严峻形势下,当“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等倡议举措成为疫情的防控手段,同时也意味着2021年春节假期将对饱受疫情之困的各行各业产生新影响。
那么,在一个月后的春节假期中,哪些行业将受益或利空?
01
"往年秒没 今年降价仍有余票"
长达一个多月的春运,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历年都是我国人口流动的最高峰。
仅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接近30亿人次。即便是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全中国春运旅客发送量也达到了13.19亿人次。
2021年春运从1月28日开始,至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在今年就地过年已成定局的形势之下,大规模的“返乡潮”并没有如期上演,2021年的春运有可能是近年来最“萧条”的一年。
以北京为例,因疫情防控倡导市民群众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等多重因素叠加,春运客流将比往年大幅下降。据预测,2021年春运期间铁路、民航进出京客运量1342万人次,较2020年下降43%。
放眼全国,受疫情和就地过年的号召影响,今年的春节出行趋势似乎依旧不容乐观。
根据去哪儿网显示,按照往年出行趋势,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是春运去程的出行高峰,这两天出发的火车票开售就一抢而空。然而今年多条热门线路仍有余票在售,热门航线也仍有4至7折不等的经济舱折扣机票。
2020年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的交通行业受到重创,尤其是民航客运市场经历了自有民用航空运输以来的最大打击,而疫情的不断反复也阻碍了危机的恢复。
春节假期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也是春运返程高峰期,交通运输既是遏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又是服务群众出行和物资供应的重要支撑。根据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春运工作的矛盾进一步从运力供给转向疫情防控。
可以预见,无论是高铁还是民航、汽车等交通行业,在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短期内,整个交通行业依旧会处于重灾区。
02
"宅家乐依旧是主流 但有机会"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认为,“就地过年”主要影响的是有旅游度假和工作返乡需求两大类人群。
以往的春节期间热门的旅游城市,如海南、云南、贵州等,以及当下热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主要依靠的是大量跨省游业务,势必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基于返乡潮的旅游消费也同样不容忽视。
不过也有例外,由于全国各地的防疫工作处于不同的阶段,除了中高风险地区以外,部分区域的旅游业和餐饮业并非没有机会,本地休闲、本地居民的春节服务上同样值得深挖。
为响应多地“不远行、就地过年”的号召,飞猪、携程、去哪儿等就推出多种就地过年的玩法及优惠;美团、大众点评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餐饮券等,不仅可以“留人”,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复苏。
业内人士认为,服务于小范围内的周边度假产品和餐饮业会给如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区域,迎来一定的上升空间。
当然,除了旅游和餐饮业外,线下影院也或将迎来转机。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春节档票房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票房比重却明显增加,对比来看,2016年春节档票房中四线城市占到20.5%,到了2018年升到了23.2%。
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2019年春运40日累计发送旅客29.8亿人次,到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春运期间旅客人次同比下降了50.3%,但依然保有14.76亿人次规模。
虽然2021年这一数据在“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必将继续下降,但基于如此庞大的人口流动,依旧会有很大的想象力。
再加上抛开疫情严重地区,严控70%的上座率的电影院或将成为正值长假的人们,为数不多可去的最优选择。
这也意味着,相比令人刻骨铭心的2020年春节,2021年的春节市场或许没有那么“狼狈”。
03
长尾效应影响之下的利弊
“道理我都懂,但还是想回家”,春节回乡过年包含着人情亲情需求,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团圆观念。
为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就地过年”,各地奇招频出,有多地政府和企业正在行动起来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
“今年过节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下多赚四五千”。
富士康IDPBG部门凭借“留深过年”标语在网络上火了一把:“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
在江苏,1月11日,苏州相城区发布《关于鼓励企业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相过节的若干措施》,对在春节期间安排外地员工就地过年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并给予企业房租减免补贴。
实际上,不同于政府的防控需要,企业不惜拿出“真金白银”倡议就地过年,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他们有着自己的需求。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较小或者在疫情中快速复苏的企业因为海外订单增多,岁末年初反倒是生产旺季,防疫留人正好呼应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另一方面,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之前,一场“返乡潮潮”会增加“返工潮”的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用工荒”,就地过年可以让节后的复工复产多些确定的保障,对生产恢复是非常现实的利好。
根据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闫金强的分析,就地过年还将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产生影响,由于一线及部分新一线城市相对高企的房价“倒逼”有置业需求的青年群体选择返乡置业,作为“退一步的购房计划”,从去年疫情开始多数人的返乡置业计划被迫搁置。
但对留在原地的“游子”而言,光留下来还不行,让他们想留、能留、留好,这是推行“就地过年”必须清理路障的前提。
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无奈之举,在“舍小家,保大家”的背景下,各行各业也必然有舍也有得。随着疫苗的普及接种,未来的形势必将一片大好。
疫情终将过去,等来年开春又是一个好晴天。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