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白杨
位于广州海珠区新港中路397号的广州TIT创意园,是微信办公总部所在地。在这里,至今仍立着一块锈迹斑斑的大铁牌,上面记录了几个与微信有关的数字: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发布;2011年5月10日,微信支持语音对讲;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量突破1亿,此时,距离微信上线仅过去433天。
图:21Tech透过这块里程碑,可以想象到微信团队当时对于达到1亿用户的欣喜,但他们肯定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对微信而言,“1亿”这个数字会变得如此渺小。
根据微信创始人张小龙1月19日披露的数据,微信目前的日活已经达到10.9亿。而微信,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且目前仅有的一款DAU达到10亿数量级的APP。
当年,微信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口号,很多人不理解,张小龙也坦言,“当时也觉得挺虚的,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想象的空间”,但现在,微信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已经无所不及,也真正成为了人们某种意义上的生活方式。
所以过去十年,微信的成功,成就了张小龙的地位,推动了腾讯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产品经理——张小龙
站在微信十周年的节点,张小龙说,“回头看过去十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一定是被上帝选中的那个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图:21Tech我们确实无意神化张小龙,微信的成功与整个微信团队以及腾讯的支持都密不可分,但必须承认的是,张小龙作为微信团队的一号人物,他对这个产品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微信过去十年每一步的发展。
创造微信之前,张小龙其实已经在程序员圈内声名在外。1997年,张小龙开发出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2000年,他以1200万元的价格将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2005年,随着腾讯收购Foxmail,张小龙加入腾讯,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全面负责QQ邮箱产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微信后来推出的很多功能,张小龙在QQ邮箱中都早已进行过尝试。2010年,在张小龙的带领下,QQ邮箱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这时候,他也开始进行了一些新功能的尝试,比如漂流瓶,以及邮箱里的阅读空间等。
这个“阅读空间”类似于“朋友圈”,张小龙在邮箱产品中做了很多社交的尝试,如基于社交的阅读,朋友推荐文章并且可以在下面共同来评论。但是,因为阅读空间在邮箱里只是一个分支,用户量并不大,所以做到一定阶段时,张小龙也看到了天花板,他开始思考切换方向。
KIK(一款海外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让张小龙看到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不是KIK的产品本身,而是自己当时开始用智能手机,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都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所以希望给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张小龙曾表示。
这也是张小龙作为一个程序员,性格执拗的一面。就像当初他觉得市面上没有好用的邮箱客户端,便自己开发出了Foxmail一样,张小龙身在腾讯,却不怎么用QQ,而是想要自己再开发一款通讯软件。
2010年的一个晚上,张小龙给腾讯CEO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移动互联网将会有新的IM工具,而这种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的威胁,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东西。
很快,马化腾回复了邮件,表示对张小龙这个建议的赞同,于是便有了微信这个项目。2019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说道,“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也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2010年11月19日,微信项目正式启动,最初的开发团队只有十个人,基本都来自QQ邮箱手机客户端团队。两个月后,微信1.0的iOS版本正式上线,也由此拉开了微信的十年大幕。
图:21Tech这里补充一个小插曲,1月19日,在微信举办公开课的同时,小米旗下的米聊发布了停服公告。米聊算是微信的竞品,于2010年底上线,无论是发布时间,还是产品初期的市场数据及关注度,米聊其实都优于微信。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表示,当初做米聊就是和腾讯赌时间差,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反应,米聊的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结果是,张小龙没有留给雷军足够的时间,不然让米聊先占据一定的市场,那接下来的故事可能真的要重新改写。
其实不仅是米聊,在微信发展初期,市面上也涌现出很多功能类似的IM产品,这些产品的存在让微信的发展前景变得不容乐观。很多微信团队的成员当时也有些灰心,但张小龙对微信一直抱有信心。
2011年下半年,微信进行了几次版本更新,先后上线了语音对讲、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这些功能的上线,缓解了微信的用户增长危机,尤其是“附近的人”功能,让微信从熟人社交延伸至陌生人社交,也带动了微信的快速增长。
张小龙曾表示,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而非职业管理者看待,因为他认为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独裁,否则它将包含很多不同意见以至于产品性格走向四分五裂。这也是张小龙觉得十分幸运的事情,因为他可以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现在产品中,并成为产品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产品经理而言,这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所以,在微信产品身上,往往也能看到张小龙的一些影子。对于微信过去十年,张小龙用“连接”和“简单”进行了总结,其中谈及“简单”时,他说,简单是很美的,最简单的,也可能是最好的。
实际上,如果你看过张小龙的现场演讲,可能也会觉得他是个简单的人,他的简单体现在他讲话时的腼腆和紧张感,他确实不擅于站到聚光灯下,但当他开始演讲以后,讲的内容也都干货十足,鲜有粉饰。
张小龙曾说,“由于我对工具产品热爱,我甚至会亲自动手写代码打造出一个foxmail这样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制造欲望。所以做一个优秀的工具,对我来说是值得痴迷的”。而他对微信的定义就是一个工具,微信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
至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张小龙说,除了要有最专业的能力外,还有一点就是在每天面临很多决策时,要遵循一个标准,即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说它是不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腾讯的移动互联网船票
腾讯成立至今已经22年,前面十二年,腾讯凭借QQ这款社交产品,在PC互联网时代立稳了脚跟,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则再次抓住了微信。作为腾讯旗下的产品,微信对整个腾讯过去十年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看腾讯过去十年的财报,从字里行间,亦能观察到微信在腾讯内部地位的逐渐提升。以“微信”为关键词,2011年的年报中,总共只提及了两次,到了2019年,“微信”被提及的次数已经达到37次。
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人数达到5.13亿,其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类手机应用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占比不断提升,于2011年底时已达到69.3%。
这一年,微信首次出现在腾讯年报中,腾讯将其定义为移动实时通信服务的延伸,并介绍称,“自年初推出以来,微信用户人数已取得显著增长,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巩固了我们在移动领域的社交领导地位,并提升了对高端智能手机用户群的渗透率”。
当时,腾讯的重心其实还在PC端,财报中提到,2011年,腾讯透过持续扩展包括实时通信服务、Qzone、朋友网、腾讯微博及QQ邮箱等在内的主要社交平台,来巩固腾讯在社交网络行业的领导地位。
2012年,是腾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腾讯进行了公司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通过设立七大事业群,让业务更加聚焦移动互联网。
在2012年的年报中,腾讯提到,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基数迅速扩大,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增强,以及具吸引力的手机应用日趋普及,互联网用户的应用范围出现重大转移,由个人计算机延伸至手机。
与此同时,微信的地位也已经开始提升。2012年,微信的用户数大幅增长,除了国内市场,腾讯也推出了面向国际市场的WeChat,截至2012年年报发布时,微信与WeChat的注册账户总数已经超过3亿。
微信的地位提升不只体现在用户数的增长,财报中还提到,腾讯将继续积极投资与移动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开发及推广,如安全产品即网络浏览器,并逐步将一些新应用与微信进行整合,并借助用户的社交网络联系优化其体验。对于当时日活达0.87亿的腾讯微博,腾讯也表示,正寻求腾讯微博与微信的整合点。
由此可见,微信在2012年已经开始在腾讯内部扮演起移动互联网窗口的角色。不仅如此,2012年9月,43岁的张小龙也升任为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微信、邮箱等产品及团队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2013年,用户流量继续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应用开始站到互联网舞台中央。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商业模式方面的不断演化,移动平台的商业化路径也变得越发清晰。
比如腾讯在手机QQ和微信上推出了游戏中心,2013年第四季度,该部分业务就贡献了超6亿元的营收。此外,移动效果广告也初步获得市场认可,微信于当年推出的微信支付,在提升用户参与度的同时也开拓了商机。
2013年年报中,腾讯首次对社交产品的用户数据进行了单独披露,截至2013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3.55亿,而QQ当时的月活跃账户数为8.08亿。另外,随着游戏中心、公众账号及微信支付等新服务的推出,微信也开始从一个纯通讯工具演变成多功能平台。
2016年,是微信在腾讯内部的一个重要时刻。截至2016年底,微信的月活跃账户达到8.89亿,超越了QQ的8.68亿。至此,微信也正式成为中国用户体量最大的社交产品。
有意思的是,在该年度的财报中,腾讯也明确了QQ和微信的差异化。其中,QQ是通过丰富和优化其娱乐导向的功能进一步迎合年轻用户群;而微信则着重于为用户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捷。孰轻孰重,高下立判。
接下来的几年,微信继续高歌猛进,2017年月活超过10亿,并推出了小程序、看一看、搜一搜以及小游戏等功能。到了2019年,微信在腾讯达到了一个战略制高点的位置,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内容、在线及线下服务加强用户连接,另一方面则通过小程序、微信支付及企业微信等工具,深化与企业的联系。
微信在用户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其在腾讯内部的地位就有多高。马化腾曾表示,有了微信,让腾讯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实际上,微信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船票那么简单,它就像PC时代的QQ一样,成为了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护城河。
微信的本质还是社交,所以社交关系链是微信最核心的壁垒。十年间,想要挑战微信的产品不在少数,即便有些产品能在某些产品功能上优于微信,但它们却无法撬动微信的关系链。这也让我想到电商领域的残酷,因为电商用户可能因为一张优惠券,就转投到另外一个平台购物,转换成本几乎为零。
微信的价值观
在今年的公开课上,张小龙花了大量时间去阐述视频号,这是微信于去年1月19日推出的产品。
视频号一经推出,外界便猜测纷纷,认为这是腾讯在短视频领域应对竞争的新布局。对此,张小龙表示,公司的重点还是在微视,关于视频号,公司甚至没有开会为此立项,所以这个项目就是微信自己在做,“它不是公司给的任务,而是微信给自己的一个挑战”。
关于竞争的话题,张小龙在两年前说过,“我们真的很少思考竞争对手这回事。微信也没有竞争对手,不必老是给我们安上各种竞争对手。如果有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组织能力能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微信也没有焦虑,不必微信做个什么就说微信又焦虑了”。
而通过张小龙近一个小时的讲述,视频号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它似乎真的不是外界简单理解的短视频平台。对微信来说,视频号要成为微信生态的一个基础设施,将是生态内视频内容流通的载体,它类似公众号,只不过公众号承载的是文章,而视频号要承载的是视频。
微信发布至今,上线过的功能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功能都是成功的。这里又牵扯到一些功能做与不做的问题,这个背后,体现的则是微信的价值观。
张小龙说,微信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要扩大用户数,如果要扩大用户数,微信过去几年早点去推广,那10亿用户的覆盖可能早就达成了。但实际上,微信用户数是自然而然增长的过程,这是因为对微信而言,对已有的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让张小龙感到自豪的是,微信所遵循的尊重用户、尊重个人,做的比其他很多产品要好很多。“在尊重用户的层面来说,我觉得微信算是业界做得最好的一个产品,它会体现到每一个小点里面,包括我们不发任何系统的推送,不去做任何诱导的行为,也包括我们不允许第三方做任何诱导用户的行为,甚至包括我们不想做太多的活动去感动你,然后带来一些流量”。张小龙在两年前的演讲时说道。
就像微信从来不做节日运营,也不会把微信logo进行变化,很多人觉得这是微信的“克制“,但在张小龙看来,这不是克制的结果,而是因为微信一直在遵循一种好的设计原则,微信希望能够把用户真正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当做一个听从驱使的群体。
所以微信也是目前市面上,几乎唯一一款没有开屏广告的产品,但如果一开始微信就加入了开屏广告,那到了今天,用户可能早已习惯,而微信没有这样做,便是微信价值观的体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微信刚开始可以发红包的时候,有一些朋友跟张小龙提需求说,能不能给他们开一个白名单,把微信红包的金额提高一下。张小龙2016年曾透露,微信确实开过这样的白名单,但很快就把它关闭了,因为发现如果开一个这样的白名单,只会在用户里面造成攀比,造成一种不均衡,而这样的现象不是微信倡导的文化。
所以通过各种关系找来的一些特殊需求,在微信往往都行不通,这也让微信在腾讯内部显得有些六亲不认。但身处腾讯的大组织下,微信确实也没有做到绝对的公平,张小龙2019年时表示,对于腾讯投资的公司,大家觉得有倾斜,这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接下来会努力对所有公司都一视同仁。
很多人说,微信在互联网是一个异类。对于这个评价,张小龙很惊讶也很自豪。自豪的是,成为异类说明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优秀了,而惊讶的是,微信只是守住了做一个好产品的底线,居然就与众不同了,这是因为很多产品不把自己当产品看待,不把用户当用户看待。
在1月19日的演讲最后,张小龙说,微信虽然已经是这么大用户量的产品,并且经历了10年之久,但它还是希望,微信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风格,一直像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一样,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审美,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数字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