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声地图线上征集③|声音地图:心理上的回声
对于任何一个拥有正常听觉的人而言,都会被动、强制性地接收来自周遭环境的各种声音。特别是在城市空间中,这些声音大多被处理为不具备传递信息功能的噪音、嘈杂声、干扰声。也因此,尽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大多数并不会被留意,更不用说被记录了。
我们不由地思考,在城市这样一个充满障碍物的空间,声音的存在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当我们用声音这个维度来聆听、书写、描绘、记忆和建构、探索个人、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空间,似乎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和饱满。大英图书馆的声音档案网站sounds.bl.uk 网站截图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便开始了对于声音的采集。迄今为止,连同英国国家档案局(National Archives)的声音档案,已有650万个声音档案存于大英图书馆,一并开放给公众查阅、聆听。这些声音档案的内容包含了艺术、人文、历史、城市、种族等各领域的讲座、访谈录音,也包含了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声音。有些档案,依照属性搭配了地图标注(geo-located),例如英文口音(accent)研究相关的录音档案。
林中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叫 来源:bbc采集的声音档案-非商用共享
上台阶的脚步声 来源:bbc采集的声音档案-非商用共享
室内有水滴落的声音 来源:bbc采集的声音档案-非商用共享
市场中的嘈杂声 来源:bbc采集的声音档案-非商用共享
大英图书馆在2019年举办特展“想象中的城市(imaginary cities)”期间,策划了一个“声音徒步”(sound walk)的讨论会,通过文字、音频素材、地理定位、徒步行走、数码设备等面向,讨论如何对声音素材进行更为普及地运用等等。该活动同时介绍了每年一度的“周日声音徒步”项目:Sound Walk Sunday。参与者可以将制作的档案上传到“行走/聆听/创作”(Walk, Listen, Create)公益协作平台,供大众下载。
“行走/聆听/创作”平台上的弗利特河(Fleet River)声音徒步项目 图片来源:walklistencreate.org
“行走/聆听/创作”平台上的另一个关于弗利特河(Fleet River)的声音徒步项目,由作曲家Catherine Kontz和跨领域创作者Sarah Grange在2018年伦敦“泰晤士河文化节”发起。弗利特河在伦敦的发展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消失了的河道”:它的起源地、所经过的地方故事,以及河流本身因为城市建设而发生的变化(例如变成污水下水道系统、埋入地下),吸引了喜欢深度探索城市的好奇人士。
徒步线路从伦敦市郊北区的汉普斯特德荒野公园(Hampstead Heath)的一个水塘——弗利特河的起源地开始,沿着已经被覆盖的河道路线,行走4至5个小时。行程大约十公里,在停留点的聆听时间共计45分钟。在步行的同时,参与者可以按照地图所标注的17处音频对照地点,收听创作者针对每个地点策划的内容,包括创作思维、以及针对每个地点提供的解说等等。可以想象,当参与者在每个地点,通过身体感知空间变化、通过听觉欣赏声音艺术的同时,也渐渐走入了深度探索城市的行走旅程。十六世纪的伦敦地图上,描绘弗利特河河往南流入泰晤士河的版画。当时弗利特河还没有“埋入地下”。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今日弗利特河流入泰晤士河处。 图片来源:londonist.com我们并未亲自参与、无法知道整个过程的全貌,但我们知道的是,观众依照提示、在不同地方体验声音元素,这样的操作方式,一方面能体现声音素材在运用上的丰富性,一方面也能体现艺术创作融入城市探索题材的可能。当艺术创作呈现的音乐在路程上的指定地点播放时,音乐空间和实体空间产生的两种“空间性”(spatiality)的交集,给观众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可能是极为特殊的。“伦敦声音调查”网站上的“声音地图”页面,每个小方块里的数字表示该地块上的录音数量。 网站截图曾经在英国国家档案馆任职的Ian Rawes更专注于城市空间的声音。他创建于2009年的“伦敦声音调查”网站收录了伦敦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在“声音地图”板块内,以矩阵的方式展示基于地理位置的声音素材。访客点击地图上某一区块时,便会相应弹出该区域收集到的声音列表,每个声音素材都会标明采集时间和具体位置,给予声音一个完整的“身份”说明。
此外,在“伦敦声音调查”的网站上,还可以找到不同时期的小贩叫卖声,这样的声音直到今日仍可在伦敦的大小市集听见;流浪汉的乞讨声、半夜里醉汉在路上胡言乱语的声音等——它们也和城市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声音共同印证了城市的变迁,是城市“浮光掠影”的声音版本,凝聚着属于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也可能对应着个人的生活经历。基于伦敦声音调查泰晤士河采集项目制作的声音专辑 persistenceofsound.co.uk/thames网站截图Ian Rawes还特别开启了录制泰晤士河的声音采集项目,收录了许多与泰晤士河有关,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声音。“泰晤士河文化节”(Thames Festival)也设立了专属基金会,对泰晤士河的人、事、物系统地进行口述历史的收集。
耳聆网上的声音地图。每一个地标都是可以点击播放的声音片段,数字表示该区域可以放大,区域内包含这些数量的声音。 网站截图
国内也有类似的声音采集网站耳聆网,以声音地图的模式,引导大家上传自己所在地的声音,最终在网站上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听到在乡间山野的动物鸣叫声或山中寺庙钟声的回响,听得到沙滩边的海浪声;也可以循着地图去往城市,听城市的声音,比如学校门口放学的声音,街头乐队的演奏,还有一些特殊空间发出的回声,像是高铁车站的广播、上海老建筑里上楼梯的声音等等。
辽宁锦州凌河夜市的声音 作者:dyxnumb 来源:耳聆网
哈尔滨纪念918的防空警报声 作者:k1973 来源:耳聆网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里采哦(过年调) 作者:Groova布鲁图 来源:耳聆网
浙江新昌长诏水库,湖水拍打船底的声音 作者:shihuang 来源:耳聆网
澎湃城市漫步栏目自2020年开启的“沿苏州河而行”将苏州河作为对象,因其不仅见证了上海从一片田园风光转变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承载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它的情感与回忆。每一段沿河而行,都留下了诉说者的口述录音以及随之收入的环境音,收录在“循声”板块。在这些口述资料中,可以听到关于那个地区的过去及现在,建筑物的由来、甚至还有上海话和普通话的交织,与同期发生的图像、文字一起,组成更立体的在地资料。
部分“沿苏州河而行-循声”板块的内容 网站截图
这些声音似乎像是人们的心理回声一般,呼唤起回忆中的某段时光,或是在同一个地方听到自己熟悉的声音后,再次产生共鸣,从而与那个地方产生一定的连结。而声音地图这一模式,其根本在于让人们以听觉这一感官与地理位置相连接,在对其他感官知觉进行补充的同时,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声音,由此激发更多的想象和思考。
从声音素材网站、声音漫步到声音地图,再到手机应用,基于地理位置的城市声音正越来越便捷地来到我们身边。2014年,日本创意小组code for kanagawa曾经研发出一款app,名为“旧东海道再发现”,他们利用东海道相关的浮世绘画面,对应于神奈川县的现址,当人们打开app,走到与浮世绘画中相对应的地点,便能收集上传或者聆听采集的声音。可以说,这款app以一种相对简单和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让人们从视觉、听觉综合地去感知神奈川县,也就是旧东海道所在地的历史和现在。日本电台J-wave举办的“Tokyo Sound Map” 图片来源:j-wave.co.jp此外,日本电台J-wave也曾在2019年举办过一次期间限定活动“Tokyo Sound Map”(东京声音地图),邀请了五位明星作为导航人,在app中导入了他们对于东京5个街区的口述。当使用者打开app进入那个街区时,便能听到这五位嘉宾对这个街区的回忆述说,还能听到电台为这五个街区选定的歌单,以便人们通过音乐勾起的想象与这个地区产生共鸣。这一“真人声音导览”的方式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在国内旅游景区得到应用。
大阪声音地图印刷小册子内的页面,把整个大阪府地区的声音对应到不同类别,并用颜色标注。 图片来源:pref.osaka.lg.jp
声音地图这一模式可以近乎无限地拓展出去,一方面在于声音素材本身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声音素材与各种其他媒介相互融合的可能性也很多,最为重要的便是对于城市空间及自然进行探索时,声音会打开我们超越视觉可见范围的想象力,提供意想不到的启发。
回声地图:声音暨影像线上征集活动
由澎湃新闻、瑞士山岳博物馆、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共同策划,并由那行零度空间、上海当代艺术馆、同济大学声音实验室、浙江大学声音实验室支持的“回声地图:声音暨影像线上征集”活动,为瑞士山岳博物馆2019年“回声:山以声音回应”(Echoes: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览的海外延展项目首发。“回声地图”线上征集活动旨在以回声为主题,引起大众透过回声,连结起个体与自然、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而探索声音本身、空间、距离和聆听者四者,在“回声”的命题下,产生的物质、心理层面的回应。
本次活动征集的回声不限地域,也不限制是自然采集还是主动制造。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和我们用回声连接,请进入这个页面,在手机或电脑上打开均可:
回声地图线上征集|在这里上传你的回声
如果上传遇到问题,你也可以发送“回声征集”为标题的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并在邮件中包含以下内容,收信必复。
提交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手机、联系邮箱。
回声作品信息:1)采集或制造的回声名称;2)回声发生地点;3)对采集到的回声的一段文字说明;4)一张回声所在环境的摄影图片;5)回声音频文件(建议上传wav、flac、aif等无损格式,mp3等压缩格式请尽量使用高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