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零售金融或将进入“后巨头时代”
2021年,零售金融注定要重新洗牌!
1月20日,央行就《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文件中的反垄断内容必会让“赢者通吃”的巨头十分不适。
这种不适曾经在支付宝身上发生过——微信的春节红包,“通吃的赢者”从一个变成两个,当遍地都是它们的二维码后,他们甚至想打造一个无现金社会。这当然是垄断!
新金融每每遭遇严监管,就一定会有“怕亲儿子饭碗被抢、打压创新”的说法,这不免有些狭隘。
整个P2P行业最巅峰时总体量也不过和一家大型区域性银行的水平,即使是金融科技一哥蚂蚁集团净利润也仅仅抵得上半个招商银行。这些或失败或成功的金融新势力,能够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鲶鱼,但距离“抢亲儿子饭碗”还很远。
纵观过去十几年的新金融发展,监管没有将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的主角框死为持牌金融机构,为的是什么?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如今监管一面反垄断,一面大力推动利率市场化,为的又是什么?还是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
支付是零售金融的根基,得支付者得到的是免费的流量、用户和数据,而这些支撑起了蚂蚁、腾讯两大金融帝国。
此前有不少银行吐槽蚂蚁的声音,大意是说“蚂蚁在合作中过于强势、分走了太多钱”,这其中固然有矫情的成分,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很多中小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已经弱到了不敢和巨头“大嗓门”争取利益的地步。
这当然不是监管希望见到的。社会需要的是一个活力十足的金融市场,而不是某几家巨头控制下的金融市场。垄断怎么不反?
支付之外,零售金融最赚钱的信贷市场也热闹了起来。
近日,小额贷款公司等7类“非主流”金融机构的地位得到认可,不受4倍LPR限制;连“非主流”的金融机构都被卡死,更何况是银行、持牌消金等主流的金融机构?
在这则消息传出不久前,央行发布通知称,自2021年1月1日起,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共用同一利率上限的时代彻底过去。《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的那句“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不再是一句空话。
回溯近年来零售金融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金融机构的懒驴拉磨期,互联网巨头、助贷、P2P等金融新势力的百花齐放期以及如今“真”利率市场化下的成熟期。
没有鲶鱼
第一阶段的传统金融机构独霸天下,没有鲶鱼,大家舒舒服服的赚钱,谈何创新?
牌照、用户(此处指有效且活跃的用户)、资金、科技是零售金融业务的核心要素,银行是同时握有前三大资源的宠儿,但受制于其金融科技的滞后性和“嫌贫爱富”的基因,并不是所有银行和招商银行那样对零售金融具有前瞻性,零售金的融供给并没有在第一阶段实现大规模增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第二阶段是零售金融大变局的开端:P2P有望让民间借贷阳光化,助贷可以令金融机构躺着享受零售金融的红利,而以蚂蚁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忙着革命、创新以及跑马圈地。
新势力结束了传统金融机构懒驴拉磨式的经营。然百花齐放也是野蛮生长,如P2P的非法集资、714高炮的利率畸高、互联网巨头的杠杆无限化以及校园贷、裸贷、暴力催收、数据贩卖等问题层出不穷,当然还有支付巨头的垄断问题。
此时的零售金融不存在金融供给的问题:不怕你不还钱,就怕你不借钱。优质用户可以向持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申请廉价贷款,其他用户只要想、只要敢,也有P2P、714高炮愿意向他们伸出橄榄枝。
这当然不是健康的市场。
第三阶段的开始也是第二阶段的结束:P2P首当其冲的消失;良莠不齐的助贷“打死一批,规范一批”;而杠杆无限化的互联网巨头的小贷业务面临“一刀斩到脖子”的命运,开始学乖,在没有政策文件和窗口指导的情况下集体下线互联网存款就很好的说明这点。
被修枝剪叶的不只是直接的从业者而是整个产业链,整治714高炮牵起了一轮从获客到数据再到贷后整个链条的洗牌,同样是“”打死一批、规范一批”。
此外作为零售金融业务最重要的配套机构——征信,也迈入了快车道:央行征信变得空前强大,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相继成立。
“扬弃”是零售金融第三阶段最好的总结。曾经的影子银行们,保留了“银行”的属性,去掉了“影子”,逐步暴露在阳光之下。
新金融结束了传统金融的懒驴拉磨,监管结束了新金融的肆意妄为。新时代,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