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
受益于“六稳”“六保”政策护航以及经济持续企稳向好,我国劳动力市场延续总体平稳态势。但正如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1月2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所说,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招工难和就业难现象并存。招工难主要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和技工“两头短缺”,企业招不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就业难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人数创新高,竞争更激烈,工作不好找。这种“两难”局面同时反映出经济领域结构性矛盾对劳动力市场的制约。江浙沪地区制造业企业招工难问题不断凸显,但是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工受疫情影响未能有效流动,只能选择在本地就业。这需要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打通就业梗阻;还需要解决城市人口工作地和居住地相一致的问题,要依靠政策的活力、用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来创造更多的就业。
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原有就业岗位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很多新的职业、岗位、工种一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人数已经超过2亿,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在就业人口总量中的比例还不高——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只有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重是28%,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15年,我国将有20-25%以上的就业人口需要从农业、低端制造业流向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可以看出下一步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我国短缺程度加大的34个职业中,16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比如钢筋工、机修钳工、纺织染色工等。此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比如社区事务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等等。但这些职业不会凭空出现,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构建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