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站长网 – 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袁亚湘委员:要重视广大普通青年科技人员

时间:2021-03-03 20:47:00 | 来源:中国科学报

“当前,我国科技教育界的青年科技人员受到续聘、升职等多重压力。过重的学术压力不利于他们安心工作。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在学术方面的健康成长,进而从而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的积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说。

科技的竞争最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关键。各部门、各用人单位对人才工作也高度重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出台了不少选拔优秀人才的计划。然而,相比之下,一些刚刚入职的青年科技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不少单位为了追求科研产出,给科技人员压任务、定指标。例如,有的高校要求新入职的教师签订“军令状”,规定其在三年内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其中SCI检索高分区文章若干篇,以及必须申请到相关级别的基金等。不少单位对科技人员续聘、升职等也设立了“高规门槛”。

但这种算“工分”的做法显然不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规律。袁亚湘告诉《中国科学报》,此种“工分”式考核标准错误地导向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追求数量,不利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默默奉献,不利于青年科技人员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他们系好科研生涯中的第一颗“纽扣”。

他呼吁,各部门、各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普通青年科技人员,关心他们的成长道路,为青年科技人员扎根学术、潜心研究重大问题和原创性科学问题营造良好环境。

袁亚湘认为,在缺乏良好科研环境的前提下,国内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很难安心、潜心、舒心研究重大问题和原创性的科学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

基于此,他提出自己的建议。首先,禁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对聘用的青年科技人员设定一些不合理的定量考核指标(如发表文章数)。其次,建议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参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Tenure(终生教职)制度,给予新招聘的青年科技人员相对长的初始聘期(6年),使其在初始聘期内拥有宽松的、安心工作的科研环境。对青年科技人员初始聘期结束后可参照国际通行的Tenure评审方式决定是否续聘。

此外,要减少“帽子”工程,各部门、各级领导不应将精力过多地聚焦于“大师”和“顶尖人才”,而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千千万万没有任何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