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访谈 >

院线2021:新的故事在哪里?

时间:2021-03-30 15:49:37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院线2021:新的故事在哪里?

前言

紧接着2月“最牛”春节档,3月优质内容不足就让影市来了个“倒春寒”。

此前仅仅上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你好,李焕英》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50亿票房纪录,导演贾玲的首部电影票房就超越了冯小刚34部电影的总票房,截止最新时间,《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达到53.7亿。

可以说,《你好,李焕英》就是反映2021史上最强春节档的代表性作品,加上《唐人街探案3》,仅仅两部作品总票房便已经接近100亿。

疫情过后,强劲的市场需求宛若久旱下的甘霖,给焦虑了一年之久的影业从业者们,特别是院线终端带来了喘口气的间歇。

但随后3月影市的惨淡,也正如很多影院经营者预判的那样,春节档之后的片荒切实地到来了。

在过去的一年,院线从业者身心都经历了多重考验,先是在春节前夕的全行业停摆,院线被迫进入停业状态,对于一个营收结构高度依赖线下消费的商业末梢,不得不在水源断绝的情况下,同时承受各个方面的刚性支出。

外部环境带来的焦虑或许也不仅仅是疫情。也是在这一年,关于院线和流媒体的关系的讨论甚嚣尘上。一方面,线上的流媒体在疫情的“东风”下,纷纷得到了加速的发展,在疫情最严重的海外,以Netflix为代表,迪士尼、华纳兄弟等老牌内容巨头,到亚马逊、苹果等互联网势力,乃至刚上线Paramount+的ViacomCBS纷纷在流媒体市场划土开疆。

但也正是从火爆的春节档来看,居家观影或许并没有改变人们想要走进影院的需求,IMAX首席执行官在2020年终财报中表示目前流媒体的兴盛源自于人们被要求居家,在这一点上来说,目前反映出来的趋势是一个有失偏颇的样本。

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消费形式,观影活动本身就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线下的工业视效技术体验,社交需求的满足,乃至院线电影带来的社会讨论与共鸣,这些院线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坚韧。

而疫情之下的院线行业危中有机,一方面是危机下市场的进一步出清,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影院压力之下逐渐退出市场,对于流动性充沛、融资渠道畅通和具有强运营能力的头部院线来说,在集中度提升的市场逻辑之下,把握其中带来的结构性利好,提升市占率,是可见的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纵使疫情是极其罕见的危机,但在吃尽营收结构过于依赖票房收入的苦头之后,进一步丰富影院消费场景,多元化收入结构,院线资产的优化在疫情利空散尽的未来显得更加迫在眉睫,但发展多元业务在院线行业中也已经是老生常谈的故事,疫情过后是否还有新的想象空间?

苦捱2020的中小影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的一年,你的答案会是什么?”

阿乐(化名)是上海一家六厅影院的管理人,自去年影院停摆以来,在艰难的经营时期当中,他以Vlog的形式在网上记录了作为院线终端的中小影院的真实状况和心路历程。

“2020年怎么形容?我觉得就是焦虑。”

阿乐对东西文娱表示,影院是在7月20日恢复营业的,但是在这个时间之前,开业时间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的未来,同时包括员工工资和房租都要同时支付,未知和经营压力带来的不安弥漫在中小影院从业者的头上。

纵使是7月20日开业了之后,影院经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窘境,不开亏本,开业了更亏,一方面是刚开业后支出加剧,员工工资需要全额发放,还有包括电费在内的各项开支不以疫情为转移,而同时收入却远远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这样一加一减下来,开业反而让从业者更加焦虑了。

在那一时期,市场上对影院的有意向的下家和想象中的又有很大的差距,阿乐表示“看的人有,但是愿意出价格的没有一个,下家看完基本上就没有消息了。有的人讲这时候接盘是抄底,但实际上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填坑。”

“我们有在看一些倒闭或者转租的影院资源,但出手会比较谨慎,“现金为王”。”影投人黄立俊向东西文娱表示。

不仅如此,中小影院的真实情况是,哪怕开展了很多自救的措施,但较之头部院线缺少足够的融资渠道,票房收入占比过高,不得不大幅度削减运营成本,虽有一定的国家补贴,但和高昂的成本支出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中小影院面对上游强势的供货商也十分尴尬。阿乐向东西文娱表示,很多此前愉快合作了多年的供货商,在这一时期就回款问题都与影院“撕下”了脸皮。

这些终端经营的问题,对于中小影院来说本就存在,只是在疫情的情况下,完全地暴露了出来,包括在运营费用上有较多的浪费,对于整个行业的预判和实际经营,都缺乏一定的危机感,以至于疫情来袭之后,抗风险能力变得特别的低。

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对市场温度的感知也有着明显的差别,对于在疫情中“最先”出清离场的中小影院来说,“寒风凌冽”更容易成为他们对于未来市场的主要判断。

谈及“史上最强”的春节档之后的走势,阿乐对市场的预期依然十分谨慎,今年的春节档是在“就地过年”以及“减少大型聚会”等倡议下催化出来的,把很多人平时在春节期间的其他消费都转移到了电影上来,再加上积压的需求,特殊的形势让今年的春节档有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从中小影院的角度来看,其对优质的影视内容的依赖程度远比能够整合各类资源的头部院线要高,所以中小影院的管理者会格外关注后续的内容供应,一方面其较为担忧疫情期间的国内影业停摆和部分资本撤离带来对内容供应的长效影响,另一方面是一直以来占据影院票房大比例的进口影片能否跟上后续的供应。

在内容供应上,2021年1-3月已上及拟上映影片合计仅占2019年总片单的五分之一,好莱坞电影由缺席到返场的速度依然缓慢,再加上今年也还是主流影片大年,所以整个市场的判断还需要继续跟进。

同时,在非票业务上,映前广告的收入也尚未恢复,产业上的供应链互信也有所降低,疫情过后更多的供应商要求先打款然后才发货,和此前的积极态度相比,信任大不如前。

3月底,阿乐透露,经营数年的影院已经在近日转手,变更了股权和法人,他也将在不久后离开上海。

或许,部分挺过2020年的中小影院,有可能会在2021年3、4月份的片荒中力竭。

后疫情时代的行业整合:横纵交错,由重到轻

所谓危机,或许就是危是你的,机是我的。

危机之下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速,一批经营能力不足、资金链断裂的中小影院渐次退出,市场加快出清,在优胜劣汰的逻辑之下集中度在不断提升,龙头院线和中小影院的分化加速,和许多行业类似,院线行业呈现K型复苏的态势。

黄立俊认为,“行业经历了2015~2018年的快速增长,导致很多影院的经营模式逐渐粗放,疫情的重大打击之下,让一些粗放的影院倒闭,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重新洗牌,一些经营不合理不科学的院线和影院开始退出,有经验有实力的院线反而顺势收割了一批影院资源。”

据横店影视2020年财报数据,2020 年电影产量与电影票房均较 2019 年有大幅下降,疫情导致终端银幕增速放缓,但影院数和银幕数仍呈正向增长。截至 2020 年末,全国影院数 13126 家,较去年净增 495 家,同比新增5.79%;全国银幕数 75581 块,较去年净增 5794 块,同比新增10.35%。这也印证了,在一些影院关停出清的同时,过去一年影院扩张并没有停止。

相比北美三大院线超过60%的集中度,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前十大院线票房 124.51 亿元,占市场份额达到66.92%。影投方面,万达电影、大地影院、横店影视三强格局依旧,疫情之后前三大影投市占率均有所提升。

从人次市占率角度看,据国盛证券研报数据,2021年春节档万达影投人次市占率提升了2.1%,达到11.8%。

从院线行业中各个龙头公司来看,虽然承受着巨额亏损,对比更小型的院线来说上市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融资手段也更多元化,包括万达、横店在内的许多院线公司在对产业链纵向整合和横向扩张上也都纷纷有所动作。

作为行业龙头的万达,于去年12月2日发布信息称,已对公司内容板块的三个公司万达影视、新媒诚品和骋亚影视重新进行了梳理定位,并全面打通。目前已拥有40部体量的电影、电视剧和网剧储备,覆盖丰富多元的题材类型,将于1-2年内集中上映。

也是去年年底,2020年12月8日,横店影视宣布收购了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和横店影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在此之前,横店影视属于相对“纯粹”的院线公司,其主营业务集中于影视行业产业链的下游,此番收购后,横店影视的业务范围也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进军,以期实现从内容到渠道的产业闭环。

在横向扩张方面,或以万达为代表,万达电影于去年11月9日,募集资金达29.3亿元,成为2020年以来影视行业首家完成定增的公司,融资规模也是A股影视行业史上最高量级的一笔。万达电影也在公告中披露,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新建影院项目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资金。

在具体的扩张策略上,长期以来院线行业都以“自建”和“收购”为主要扩张模式。和2015-2018年院线行业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相比,后疫情时代的院线扩张要多出几分稳健和审慎,因为现实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疫情对影院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纵使是龙头院线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举例来说,北美院线巨头AMC公司CEO亚当艾伦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被问及整个行业的并购机会,其表示鉴于过去一年行业的状况,AMC对于继续经营亏损影院的渴望已经达到了非常低的程度,在评估风险时会更加严格。

就中国市场而言,电影市场票房增速放缓,单银幕产出逐渐摊薄,在新增银幕方面,也随着上游商业地产建设增速下滑有所回落。

黄立俊认为,未来对于影院投资者来说,会更趋谨慎,在成本测算和收入测算上会倾向于把成本控制更严格,尤其是房租,而收入会算得更悲观一些。这样会导致影院的扩张速度整体上放慢一些。

所以在原有的自建或并购计划之外,在态度更加审慎的基础上,通过输出品牌、管理等轻资产的形式进行经营扩张,也逐渐被部分成熟度较高的院线采纳和尝试。

去年六月份,万达电影推出了特许经营加盟权模式,区别于传统的院线加盟制,在特许经营加盟模式下,万达在这个过程中输出品牌,并将管理系统输出到加盟影院,加盟影院必须按照万达的标准运营。

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此前表示,万达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只是说近期的疫情,让我们发现如果我们是一个‘轻重并举’的公司,如果将来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的时候,可能我的管理成本相对就会比较低。”

据万达电影2020年业绩预告,万达在报告期内,凭借经营管理优势在行业出清加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的规模扩张速度,全年新开业影院 64家,通过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新签约影院 310 家,轻重并举提升市场份额,自营影院市场占有率达到 15.1%,较上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近期华人文化电影院线UME电影集团助理副总裁张文桢在接受东西文娱采访时也表示,除了继续投资影城或开店以外,后续可能也会采取一个更加灵活的、多元的合作方式,包括引入一些合作伙伴,进行品牌输出和轻资产运营模式上的尝试。

后疫情时代院线资产的优化:新影院的样板在哪里?

不少影院经营者向东西文娱表示,从影院资产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以怎样的形式,依然还是希望能够不断扩张,但数量和品质,未来肯定会是品质优先。

疫情后,院线旗下不少许多经营效率的影院被关停,许多已签约的项目被重新审视,院线在审慎扩张之外,围绕存量的影院品质提升在决策议程上被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横店影视在去年的半年报中表示,一方面将坚持品质为先、质与量并重的原则,稳步推进项目拓展,对已签约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保证影院品质。

探索非票业务,多元化营收结构一直是影院经营的一大主题,而疫情打击下,院线收入单一的脆弱结构又进一步暴露,新影院到底有无新故事可讲,如何通过创新经营引导用户并挖掘用户需求,如何开发影院空间提高坪效?

较之国内院线,海外院线一直有很多尝试,在非票业务的探索上更早也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包括影院与直播、电竞、餐饮、酒吧、游戏等业态的融合,也有像Alamo这样的“小而美”的精品影院,将影院作为影迷社区来运营的独特存在。

对比之下,国内院线产业由于发展较晚,依赖票房的收入结构更为突出,经营模式转型没有那么迅速。但各院线都一直围绕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围绕线下娱乐消费形态进行探索。

比如万达电影背靠万达商业地产,早年前与COSTA开展战略合作,借布局咖啡业务搭建影院休闲消费新场景,过去一年通过开启“线下影院+跨界电商”等多种新合作模式,显著拉动公司会员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横店影视在最新年报中表示过去一年启动了“横影生活线上商城”项目,同时开启线上直播销售新渠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升非票业务;上影集团在疫情后提出聚焦“影院+”,瞄准首映、首秀、首展,大力发展文化领域的“首发经济”,推动新一代影院业态创新升级;华人院线则以UME品牌为基础,走精品路线,结合华人文化集团优势,探索电影文化娱乐集合体新模式。

其中不难看出,这些动作本质是提升电影院场景坪效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对于已建成影院来说,更多在于设备投资升级电影院以提升人流吸引力,精细化运营提升非票收入。

张文桢表示,2020年复业以后,UME就在卖品结构上做了调整,在食品饮料不能带入影厅的防疫期间,增加了许多的SKU,比如结合电影的衍生商品,尤其是像盲盒这样的新兴的消费产品。据透露,现在UME的非食品饮料的一些商品,占到了整体的营收额差不多25%以上。

不仅仅是在卖品方面,新兴的为年轻人比较能够接受的线下娱乐,包括脱口秀、剧本杀等新业态,也在被纳入尝试的整合范围之中,以进一步利用和开发影院的空间。比如利用文化宫进行改造的影院品牌光影车间,疫情期间就利用表演业态的丰富度,降低了成本。

对于很多影院管理者来说,明显也带有以电影院业态的独特价值为筹码,寻求影院资产新模式的野心。这种新模式的方向,小的来说,可能是与商业地产在合作模式上有所突破,从而在成本和空间运营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大的来说,则是以影院品牌与社区、文化地标、文旅等资产组合,而这或走向文化赋能地产的深耕。

即使流媒体分流了一部分的观影需求,截至目前,影院业态目前仍是大型商业地产的标配。作为年轻人线下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景,影院本身具备的对于线下人流的带动率,以及其本身具有的盈利性,让其相比书店等线下业态,依然具备强吸引力。

有影院投资人向东西文娱表示,疫情之后,也明显感觉到商业地产方对于影院资产合作模式有所松动,具有更大的谈判空间。

但话说回来,整体而言,对于处在相似空间、相似模式的大框架下,院线作为的空间看起来似乎有限,非常成功的样板或许还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能否摆脱同质化的窠臼,有赖于各个院线的既有资源和发展路径,所以在此之前,彼此之间差异化的发展结果也许还需要院线的不断探索。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马云这一句话在互联网上盛行多年,对于疫情之下顽强支撑的各个行业来说恰如其分,对于已经接近存量市场的院线巨头们来说,也是如此,与其主动出击,不如比拼耐力和基本功,比比此前多年在品牌和管理上的积累,看看谁家是下了真功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