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毕业季来临,爱情死了没?
01永远打不破的魔咒“为什么会分手”是A在2020年的那一个月里反复思索却不得其解的问题,就像午夜的梦魇一样缠绕不散。A和L是大学同级不同专业的校友,三年以来从没吵过架,虽然彼此兴趣爱好不同,相处却十分融洽,从相约自习、互相蹭课再到相伴出行,大学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毕业。尽管情侣间的分分合合并不罕见,但小A坚信着自己和L是可以从校服到婚纱、接受全世界祝福的那一份子,可惜他和她都不是那样的“幸运儿”。
释然如同不药而愈一般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A在毕业后很久才开始慢慢明白当时分手时L给出的“人生规划不同注定最后各奔东西”的含义,也渐渐发现让她辗转反侧的那一个月,其实一直在回避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毕业了之后两个人的未来会如何”,其实只要她稍加思考,恐怕就能默契地和L得出同样的答案。
不论相信与否,江湖上年年都流传着“毕业季即分手季”的魔咒。大学时期的爱情是幸福感的源泉,当然,也可能会变成一记悲伤的重击,砸在那些临近毕业的年轻、热血又迷茫的灵魂身上,让附在他们身上的来自大学的美好光环支离破碎,再迎面遇上现实社会中生存与竞争压力的疾风。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从高校中毕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群体数量年年攀升,这可能意味着,无论是否愿意,出于种种原因,毕业前后大学情侣们分道扬镳的情况会越来越常见。
“从前车马都很慢,一生只爱一个人”。现如今,与天南海北的人相遇相知,不断建立新联系,又在转身之后迅速遗落已经成为了常态。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以及各种思潮的萌芽繁盛,社会的日新月异催生了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的新婚恋观,大学毕业是否会分手、出于何种原因分手也许只是其中及其微小的一部分,但以此便足够窥知年轻人群体亲密关系里的那些笑与泪、坚持与成全。
02爱情死了吗?在知乎“为什么毕业即分手”的问题之下,聚集着一群曾经面对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问题人们,以亲历者的身份分享着自己的感受。知友@皓一认为,校园恋爱是属于校园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的产物,“毕业后,环境的急剧变化会导致很多恋人无法适应,尤其是面对社会压力的巨大冲动,之前维持感情的方式无法运转,所以很难走得下去。”
从毕业季分手的原因来看,往往伴随着双方关于“就业还是考研、异地还是同地、国内还是国外甚至是成熟地有计划有预期还是单纯地茫茫然不知所以”的不同选择。DT财经曾在上年度12月初发起了一项名为“爱情死了没”的亲密关系调查问卷,共计回收到5190份有效问卷,并以此撰写了一份《2020青年“理想爱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由于毕业而导致分手的深层次原因归为以下几类:
异地之下的信任危机让校园爱情举步维艰。在校园恋爱时期,情侣们最长的分别时间可能只是寒暑假而已,然而一旦走出校园,开启社会生活后,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的恋爱模式将一去不返,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可能因为工作原因使得分离成为家常便饭。
尽管《报告》显示,00后更加倾向于“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式的爱情,对异地恋的排斥度最低,其中超过一半受访者可以接受短时间异地,完全不接受异地恋的仅有5%。但这也仅仅只是00后的独特恋爱心得,相对而言,90后和85后中“完全不接受异地恋”的比例最高,“忠诚、陪伴、信任”等词汇仍是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中最为看重的关键。
个人主义等思潮使得一些群体对婚恋有了新思考。当代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理科副教授、心理治疗师张茂运表示,随着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降低,独立性增强,不再将婚恋作为获得安全感的唯一方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女性选择成为事业强人或是奉行独身主义,平权问题也在更多场合被广泛讨论,这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苏醒。当然,不仅仅是年轻女性,整个95后、00后群体,都在探索和追求一种新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即更希望维持个体的自主性、更希望保留隐私和新鲜感。未来是一片未知的汪洋,除了和伴侣相处,他们更需要探索自我和这个广阔的世界。
生存与结婚成本让年轻人不堪重负。正所谓校园时期的恋爱大多比较单纯,较少考虑阶级或社会地位等现实性的因素,这意味着一旦毕业在即,那些象牙塔里的年轻人也要开始面对生活的负担,当浪漫的校园光环褪去之后,更多现实性的问题不得不用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一端是年轻人就业“内卷化”早已泛滥,另一端是屡见报端的“天价彩礼”、“天价房”现象,爱情带来的幸福感已经难以覆盖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恋爱和结婚的支出成本。
《报告》中的5000多位受访者,有接近7成认为亲密关系让生活成本变高了,尤其对于00后、85后来说生活成本比幸福度提升得更明显。这也间接印证了年轻一代对于婚姻的谨慎态度——有17%的00后和14%的95后认为一段感情需要维持3-5年才可以说服自己走进婚姻,还有18%的00后觉得自己并不想结婚。尽管更多人能用开放的态度对待婚姻成本,但这也带来了功利主义,择偶观趋于现实,甚至有诱发婚恋伦理问题的风险。
03止于唇齿,掩于岁月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可能是人生当中正式的恋爱最先发生的地方,不同于高中时代的朦胧和青涩,也没有就业之后相亲场上太多的精明与无奈,这种感觉往往是新奇、新鲜和独一无二的,无论在当时有多么轰轰烈烈或是热泪盈眶,也不管最后是终成眷属亦或无疾而终,多年之后永远值得怀恋。
如同SHE的《你曾是少年》中唱道:“许多年前/你曾是个朴素的少年/爱上一个人/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相信你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校园恋爱就像温室里的种苗一样,把外界的所有压力都挡在外面,让人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恋爱,而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走出温室,去见过之前不曾见过的光景、历经之前不曾有的种种磨难,爱情的考验,甚至不等真的离开校园的那一刻,便会接踵而至。
知友@大魔王的快乐指出,“分手行为只是现象、是结果,毕业是充当导火索,在故事背后总会藏着这样的那样的‘原来如此’。”我们也看到,30岁之后,人们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和积极心态会迅速滑向童话故事的背面,也即所谓的“中年危机”。
《报告》最后指出:“其实,不管是生活还是爱情,抵抗风险和探索自我,本质上并不矛盾。对于亲密关系带来的生活张力,过度倚重或是刻意忽视,大概率会引起反效果。”毕业时分唱起的《分手快乐》,也许只是真正迈向成年人世界里的第一声叹息。
小C在临近毕业时似乎没有这样的烦忧,尽管学习的是热门专业,也毕业于名校,但就业的辛苦仍让她不堪重负,甚至有一点庆幸自己无需再多分出一丝精力来处理恋爱关系。那天,在做了一大套专业笔试题,又回答了一系列专业相关的面试题之后,HR直截了当地给出了“每天加班”、“周末无休”、“长期出差”等条件,虽然已有了一些心理建设,但C仍差点失去了表情管理,稍加思考还是表示了接受。
“对了,你谈了男朋友吗?”面试的leader最后问道。看到C摇头,leader流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神情:“很好。”
恍惚之间,C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很远很远,不知道为什么,她想起了那些年,在图书馆里总是会遇到的同来自习的男孩,甚至能够清晰地记得从他身边不经意路过时,心跳漏掉一拍的感受。